17.争锋(1 / 2)

加入书签

听到张贤的声音,方弛远顺着走了过去,张贤吃了亏,小脸憋的通红,还强撑着看向对面的男人:“答题本来就有对有错,我以前没认真学习过算学,如今随口一答,你为什么要揪着我不放?”

此时,周围的人要么三五个人聚在一堆讨论,要么各做各的题目,注意过来的人并不多,但只有两三个人看过来,也让张贤有些窘迫。

<br/>男人拿把纸扇子在胸前扇了扇,“你答错了,我知道答案过来纠正,这是算贤堂一直以来的规矩。”他的声音突然高了好几个调,一下子就引起了许多人侧目:“说你不对你就是不对,我还会骗人不成?”

“我又不识的你,哪知道你算学怎么样!”张贤反驳道。

方弛远看着局势,也不想闹大,就清了清嗓子上前制止道:“敢问兄台贵姓?”

“呵呵”对面的男人一躬手随意道:“姓金,单名一个元,配字宝庆。”男人说的轻慢,大概是觉得方弛远年纪小,没把他放在眼里。

“宝庆。”方弛远在心里默默的念了一遍,刚才他看题目的时候,旁边的纸张上出现名字最多的就是金宝庆。只是答的题目多为简单的题目,看不出他的水平。

“不知道你和我朋友之间是怎么一回事?”方弛远指了指张贤,又看向金宝庆问。

“你朋友?呵”金宝庆的眼神更轻蔑了,“也没什么事,教育教育他罢了。让他知道以后没那个本事就不要乱答题,免的出了笑话,丢人现眼。”

“呵呵”男人笑着看着方弛远问:“小兄弟,你说是不是啊?”

方弛远的脸色变了变,心里有些气愤,先是对金宝庆躬了一下手,然后露出一个灿烂的笑脸说:“早就听闻宝庆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哈”听了方弛远的话,金宝庆颇感兴趣的凑上来,连语气都不自觉的高傲了起来:“你家哪里的?都传了我什么名声?”

“我家马家村的〔注〕,嗯,都听过你的声,名倒是不知道,和别人争吵的时候那个刺耳呀。”方弛远故意夸张的撇撇嘴,“我住在溪山,离这里三天的路程吧,你的声就传那么远。”

方弛远本来觉得初来元凌府,人生地不熟的不想惹事,但是如今看着金宝庆咄咄逼人的样子,心里呵呵一笑。

“你这黄口小儿。”金宝庆听了咬咬牙,克制住自己的愤怒说:“毛都没长齐,懒得和你理论,拉着你的朋友滚吧!”

“滚?滚恐怕不行。”方弛远走上前看着那张被镇纸压住的题纸,抬笔就要往上写下答案。

“哎哎哎。”金宝庆用纸扇挑住他的手说:“算贤堂规定。”他对门口一指道“先交钱,后答题。”

“那就按规矩来。”方弛远狠狠的放下笔准备去交钱,门口的男人看了这边一眼说:“先写吧,小兄弟合我眼缘,不差这一会。”

方弛远听后露出了一个笑脸,对着男人躬了一下手说:“多谢先生。”又推开了金宝庆的纸扇说:“这算贤堂的规矩,好像还不是金宝庆?呵呵,你说了算?”

金宝庆讪讪后退一步,一把收起了纸扇,抱手站在一边。

方弛远说完话就开始抬笔往白纸上写答案,因为算学书他只仔细研究过《九章算术》,对古人的答题方式还不熟悉,就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三条弯弯曲曲的线条,然后在每条线条画了一条横线,最后就在线下写了九段两个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金宝庆在一边看了之后,就笑的直不起腰来,“我还以为你小小年纪能有多大的能耐,原来,哈哈哈哈,哈哈哈,也就是个稚童水平!赶紧回家在学学吧!”

“我写的可是不对?”方弛远皱眉问道。

“错是没错”金宝庆停住了笑,义正言辞的指责道:“不过你这是三岁小儿的解法,读书人不齿为伍。”

“我若是对了你哪还有那么多废话!”

“对,你哪还有那么多废话!”看见方弛远答对了,张贤站了过来,扬眉吐气的道:“你这题目就得用三岁小孩的方法来解,用四岁的都是抬举了你!”

“你,哼!”金宝庆一拂袖,“竖子,不足与尔等辩论。”

他穿的衣服色彩清雅,布料华丽,人长的也算俊秀,本来能给人一个好的印象,但是他一双眼睛看人带着势利,傲慢轻蔑,让人不喜。

“那你说说,什么样的做法才是读书人的做法?”方弛远拿出自己的养气功夫,看着金宝庆,情绪毫无波澜的问。

金宝庆抓住机会又卖弄一番,“当然是先阐明出处,说清楚用的是哪本书哪一章哪一节,哪一段的方法,然后在推敲说理,写下答案!”金宝庆把纸扇一开面向众人道:“这才是我读书人的做法,你们说对不对?”

“对对对。”边上只有廖廖几人应和了一句,大概是和金宝庆认识,其他大多数人还是站在一边看热闹。

此时方弛林三人也注意到了这里,他们站在方弛远旁边,闻言就道:“《算学十书》我们是没钻研过,你的那些出处我们也确实不懂,但是答既然对了,你就要愿赌服输,算贤堂的规矩摆在这,等我们研究了算学,呵呵,你这三岁小孩的题目,我们也不懈为伍!”

“不是不懈,是学了也不会吧!”<br/>金宝庆的声音也开始冷冽了起来,大概是没被人这样顶撞过,所以开始有些恼怒。

方弛远看着他,又看了看边上的人,来这里的人大多都是参加府试的考子,或者是周围的读书人,不知道是不是算贤堂一向如此,还是有其他原因,他们争论到现在竟然没有人来制止。

“你既然说我们只有三岁孩童的能力,不知可否让我们长长见识,赐教一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