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李世民的震惊(1)(1 / 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李世民轻声诵读着手中书册上的文字,但觉朗朗上口,颇有寓意却又简单明了,第一时间就感觉到这篇蒙学文章不简单。
“这是何人所作?”过了片刻,李世民将目光从书册上收回,从新打量起这本书册的拥有者,一位国子监生,轻声问道:“可是出自你之手笔?”
国子监生躬身一礼:“圣上高看学生了,学生常识浅薄,还作不出此等足以开蒙万民的蒙学圣典。”
国子监生一句话,就把《三字经》给捧成了蒙学圣典。
李民民对此不置可否,在他看来,这篇文章虽然陌生,以前从未见过,但是它的简单易学,它的典故运用,以及他在文中对于儒道的诠释及教化,已经远远超出了已经延续了上千年的《千字文》。
将它奉为蒙学圣典可能有些早,但却一点儿不为过,因为这是迟早的事情。
这个国子监生还算是有些见识。
李世民心下欢喜,贵为国君,他的时间有限,难得有机会过来国子监视察,没想到这一次的随意走动,竟然给他带一了这么大一个惊喜。
读书识字,开蒙最难。
稚童尚幼,懵懂无知,且又天性好动顽劣,想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开蒙明礼,读书见性,一直都是天下诸师最为头疼且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以前,只有《千字文》《急就章》等寥寥数篇蒙学典籍可用,有些地方甚至直接以《诗经》来开蒙点化。
结果自然都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太难,太慢,而且读书又是一件很耗时间与钱财的事情,很多贫苦人家,在让孩子读了数日之后发现并无甚作用,也就彻底断了念想。
十几天都还不能识一个字,先生讲的是什么也都是一知半解,一看就不是读书的材料,与其浪费时间与钱财,还不如直接去放牛来得实惠。
这天下间,有多少原本可以成为文人志士的贤才,就这样被隔阻在读书人的门槛之外。
做为一国之君,李世民的感受最为直观,这天下间的读书人太少,可用之才更是稀缺,尤其是最近几年,李世民甚至会有一种朝中除了那帮老臣,年轻一辈之中已经无人可用的感觉。
贤才已老,后继岂能无人?
现在,眼前这篇名为《三字经》的蒙学典籍,倒是让李世民看到了些许希望。
“既不是你所作,那你是从何得来,又可知这是出自于何人之手?”李世民继续了声询问。
《三字经》的益处在后世,在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之后,他李世民可能是没有机会再看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