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中行走(1 / 1)
在风中行走
老琚
在走向珠穆朗玛峰脚下最后一个村庄的头一天,我和同行的耿欣在绒江冰封的河滩上宿营。次日一早起来,是一个大晴天,在十二月初的寒冷中,难得地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阳光溶溶的温度。离开宿营地,转过山口就是一马平川。
在这片平川上,我们第一次遭遇了从未见识过的大风。就象前面有无数堵无形的墙在阻挡着,每走一步都要用力地撞开一道墙。脚步不能停下,一旦停止前冲,极有可能就会被一道墙弹向后面,这一后退就不知会被惯性带到哪里才能停下。走在这样的风中,我们每走一步几乎都要用上全身的力气。
背着那个硕大而沉重的背包,包里是宿营必须的户外装备和食物、水及必需准备的药品,那一样都不能丢弃。我们一步一步地往前拱着,走不到一公里就要停下来喝几口水,好好地喘上几口气。好在这一路上不乏巨石,有的是可以背风停靠的地方。只是这样的行走,体力消耗巨大。在路上没走多久,我们全身就全始冒汗。隔着衣服,是极寒极热的两个世界。我们不敢解开衣服,让这两个世界交溶在一起。我们清楚在高原上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只有默默地熬着。好在只要停下来歇息时,汗水在身上便会迅速地风干。在路上走了几天,嗅觉早已麻木,闻不到身上是什么味道。在这样的高原上行走,洗澡是无法企及的奢望。我和耿欣闷着头前行,因为风太大,彼此说什么根本听不清,一路无语。平川的四周都是裸露的高山,山上寸草不生,虽说造型奇特,我们已无心欣赏。一路拿着相机狂拍的耿欣,这天竟奇怪地一次也没有掏出相机。询问之下,他一脸的无奈,说是从早上开始,由于气温太低,相机已不能工作了。
这片几公里的平川,因为风太大,我们走得很慢,走了整整一个上午,我们还没有走出去。中午时,我和耿欣挤在一块巨石后一边吃干粮,一边风干身上的汗水。我说我现在对世界万物的自然循环有了崭新的认识,比如我们此刻体内的水份自然冲涮体外,算是人体的自浴功能吧。这应该就是典型的自然循环规律了。
午后我们终于走出了这片平川。平川的尽头,道路拐进了山里。风在这一带更无顾忌,风向飘忽不定,我们再找不到一个背风歇脚的地方,因为无论那一个方向,都是风来的方向。在山里转了一道弯,便开始爬坡。这道山坡又长又陡,地面上的沙石很滑,加上四面八方的风带来的压力,让我们走得更加艰难。有好几次我好不容易往上走了一小段,一不小心就让风和山坡上的砂石直接把我送回了原地。最后还是登山杖帮了我的大忙,让我战战兢兢地捱上了山顶。在山顶的背后,耿欣找到了一个露天的坑道,象是人工挖掘的避风处。
这一路行走的艰难,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这里的海拔四千多米,空气本就稀薄,四面的疾风缠着泥沙,让人呼吸更加不顺。一边向前,其余三面还象是有人用粗大的橡皮筋在拉扯。一边走着,一边还要防着随时可能从山上滚下的石块。好几处比较险要的地方,我已不能直立行走,只能手脚并用。当我千辛万苦万苦地蜷缩在那个露天坑道时,几乎已经精疲力竭。
这一天的行走,是我徒步珠穆朗玛峰的特别经历。事后再体味,这不仅是和大自然的抗争,也是对自己身体和意志的检验。从这一路的行走中,我体会到只要去做,只要能咬着牙才坚持一下,目的地总会到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