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8章 皇帝(1 / 2)

加入书签

叶寒点点头,说道:“是有一些结论,但未必准确。这一点,我们要从崇祯皇帝的性格上来分析,我也希望能对皇上您有些帮助。”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在历史上,崇祯皇帝死前曾经说过几句话,第一句是文臣误我,第二句是文臣皆是该杀!第三句是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是亡国之臣!这三句话,其实倒也能对应您的性格,也就是,至始至终,您不觉得自己有错,您觉得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在他人身上。”

崇祯皇帝脸色更加难看了,但他没有说话。

叶寒便继续说道:“历史学家们发现,崇祯皇帝与大臣们之间的关系非常恶劣,在明朝的历史上,一共杀了四个大学士,而崇祯皇帝一人就杀了两个。另外,崇祯皇帝是不担责任的,他的每一项政令发出,差不多都是由大臣建议。然后政令若是效果好,那么这个功劳就是他本人的。若是出了差错,那么崇祯皇帝必要杀人。在历史上,崇祯皇帝曾经六下罪己诏,但每次罪己诏之后不久,崇祯皇帝就会杀人,找借口杀人。所以,长此以往,崇祯皇帝与大臣的关系就越来越差了。大家根本不会去提任何有建设性的建议。”

“兵部尚书叶新甲本来是按照皇帝的意思与金人议和,谁知道议和的消息最后传出,满朝大哗。后来,叶新甲被崇祯皇帝所杀。”

叶寒说道:“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换大学士五十人,兵部尚书换了十四人,杀死兵部尚书五人,杀死巡抚十一人。这样一个滥杀大臣的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关系能好吗?然而,崇祯皇帝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错?他真的没有错吗?”

叶寒面前的崇祯皇帝,他的脸色本来很是难看,但这时候却是复杂起来。

人的性格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无论是逃亡南京,还是议和,至始至终,都没有办?为什么呢?历史学家们认为,也许不是这位皇帝格外的有气节,而是他拉不下脸来。每一朝都会有奸臣出现,比如大宋朝的蔡京,秦桧等等。只要是国难时,哪里会没有奸臣。奸臣会帮皇帝找台阶下啊!但唯独崇祯皇帝一朝时,一个这样的奸臣都没有。”

叶寒继续说道:“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之所以崇祯皇帝不议和,不逃往南京,这些都不是因为崇祯皇帝气节很强。而是因为没有臣下提出,所以,崇祯皇帝自己是不好意思提出来的。”

这就像是在现代社会里一样,领导去下级单位视察,大家吃完饭后,领导自己肯定是不好意思主动提出要去洗桑拿的。

而且,下属提了出来,领导还要三推四推。

然后下属还要说,这个没事啊,不会有人知道的啊,我们这都准备好了,您还是去吧。最后领导才能半推半就,还要骂,哎呀你们这帮人啊,尽拉着我干些丢人的事情,真是拿你们没办法啊!

在崇祯皇帝的事情上,无论是议和还是逃亡南京,这都是非常丢人的事情啊!他身为国君,怎么可能主动来提这个事情呢?

“之所以没人提,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崇祯皇帝一朝,连一个奸臣都没有?”叶寒看向崇祯皇帝,他发出了这样的质问。

叶寒并不是要真的质问崇祯皇帝,他其实是不太关心这些问题的。只不过,他现在已经收了崇祯皇帝给的凤玉,那么他就要竭尽所能为崇祯皇帝解惑。

“为什么?”崇祯皇帝忍不住问叶寒。

叶寒说道:“皇上,我只说我们大千世界上的那位崇祯皇帝,而且我说的也是历史学家的一些发现。如果跟你不对号,你也不要对号入座,就当是听听茶后谈资。”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

叶寒便说道:“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位皇帝爷,为他办事,办好了是皇帝的功劳。办砸了,那肯定是要挨板子的。大家都知道,如果有谁提出要逃都,好,那么崇祯皇帝就逃了。而等崇祯皇帝缓过神来,他一定会觉得这是奇耻大辱,一定会将那个建议逃都的人杀掉。如果谁提议议和,准了。等到之后,崇祯皇帝越想越不顺,肯定也会将其杀掉。”

崇祯皇帝的脸色那个复杂啊!

叶寒微微一笑,道:“对与不对,皇上可当我就是戏说吧。我言尽于此了。”他说完之后就站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