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孑遗生物(1 / 1)
典型事例一,话说前些年祖国大地很多不为人知的犄角旮旯的深山湖泊就像预先约好的一样陆续爆出有“水怪”的传说,在包括某AV10台在内的媒体不断扇阴风之下,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高山湖泊水怪的集中爆发。LZ在这里仅举一个例子(由于涉及到很多认识的人,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具体的地名、人名之类LZ就不提了),话说西南某山脉中的一个偏僻高山湖中自古就传说有“水怪”,就连附近喇嘛庙里面文献记载的湖中珍宝也被附会成为“水怪”,某一位所谓专家在进行实地考察一番之后,大胆的提出了一个惊人论断:湖中隐藏着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大型动物,最有可能的是远古海洋霸主——“沧龙”。听到这个论断,LZ的下巴差点从六楼掉到地下室,在感慨专家论断大胆的同时,LZ也对当年叱咤风云的海洋霸主“沧龙”能够屈尊隐居于高山小湖之中表示了相当的敬意。
典型事例二,LZ在这里想提一个在学界几乎已经烂大街的故事,那就是“拉蒂曼鱼”的故事。话说1938年12月22日在非洲东海岸东伦敦岛附近深海中捕到一条身长1.5米体重58公斤的大鱼,经英国鱼类专家史密斯教授鉴定,证明是第一条鱼类祖先幸存下来的活化石,并以收藏者拉蒂曼女士来命名。以后又陆续在非洲、美洲、澳洲捕获近百条。1977年在非洲摩罗群岛附近捕到第97条拉蒂迈鱼长1.56米,重60公斤。是著名的活化石。追溯起拉蒂曼鱼的历史,那可比大名鼎鼎的白鳍豚、大熊猫还要悠久,拉蒂曼鱼身上至今还残留着很多鱼类向陆地过渡时期的原始特征,为人们研究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
典型事例三,这个故事虽然在学界并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在探险和神奇生物界倒是非常有名,那就是“刚果恐龙”的传说。话说位于非洲中部雨林中的刚果河流域额土著俾格米人一直传说河畔的丛林中生存者某种未知的大型生物,通过他们的描述,这种神秘生物身形巨大,有长长的脖子,以植物为食,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揍是蜥脚类恐龙(说得明白点就是梁龙、迷惑龙、马门溪龙、圆顶龙之类),据说后来有西方专家组织探险队曾经深入丛林获取到脚印、实物照片等一系列证据(具体的所谓照片啥的到现在也没再市面上发现),不过由于该地区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乱和社会动荡,最后所谓的考察也就不了了之。近年来,虽然刚果河流域逐渐恢复了和平,但是除了一本科幻、冒险、谍战类的小说之外,LZ至今都木有得到有关刚果恐龙任何后续的消息,也就是一地鸡毛了。
说完以上三则有的没的故事,小盆友们对孓遗生物也许就有了一个大概的直观认识,那么就让咱们趁热打铁唠一唠这神秘的、啥都能往里装的孓遗生物:
首先,我们要搞明白什么是孑遗生物。截至目前,孓遗生物还没有科学、具体的定义,但是我们普遍接受的孑遗生物(wigglerhereditaryorganisms)定义是:在地质历史的较老时期,曾经非常发育,种类很多,种类很广,但到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有一、二种孤独地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绝灭之势的动植物。植物中比如某些红豆杉、中华鸽子树、银杏之类,就属于孓遗生物。动物中,被各类圣母婊、小清新、环保恐怖分子大谈特谈的白鱀豚也是孓遗生物,说到这,小盆友们也许就明白LZ为什么对一些所谓濒危动物的态度很冷淡了,LZ只想说:某些情况下保护野生动物实际上仅仅一种是一个政治正确的话题,如果放到宏观系统内部,完全就是瞎折腾。这也就是很多真正的学术领域的专家有时候会给人冷酷、不近人情的感觉(详情请参考柴女士专访丁仲礼院士的访谈节目)。说直白了,白鱀豚本质上和已经灭绝的恐龙、猛犸象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它回光返照熬到了人类文明社会,而且还是人类给它的功能性绝灭踢了临门一脚(所以某些道德婊总觉得欠人家的,不过LZ并不这么认为,这就是命啊!)。
其次,我们还要搞清除孑遗生物的范畴。既然我们知道学术界还没有给孓遗生物以准确的定义,所以我们也就不能得出一个很尴尬的结论:关于孓遗生物,有时候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如,如果用目前较为狭义的定义来讲,由于大熊猫、拉蒂曼鱼之类在之后的进化中为了适应气候和地质变迁,不可避免的在生物特征上上与古熊猫和古矛尾鱼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有些变化还是原则性的,比如,古代矛尾鱼属于介于水生和陆生的中间物种,而现代拉蒂曼鱼已经适应了较深海域的生存环境,原有的某些适应陆生环境的特征也就废物利用(在这方面,大自然是比人类经济环保绿色可持续的)转变为对深海生存的适应特征。总之,作为“活化石”的动物未必算孓遗生物,而孓遗生物一定是“活化石”,一个很简单的学术问题最终演变成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哲学辩证问题,说到这,LZ已经开始纠结是给LZ的逻辑学老师打电话还是给哈尔滨第一(精神病)专科医院打电话了,阿门,吼吼吼。
最后,我们还应做到不要把孑遗生物当成啥都能装的篓子。关于这点,是LZ本次更新要着重谈一谈的,一直以来很多有相同爱好的盆友拿一些全世界各地的奇异生物(特别是动物)的传说与LZ分享讨论,因为这些奇异生物与我们已知的绝大多数生物有很大的区别,为了说服一直喜欢泼冷水、乐于抬杠的LZ,有些盆友总会说:就是因为和你说的普通生物不一样,所以八成、没准、指不定是远古的谁谁谁压根没灭绝,侥幸活到了现在,比如尼斯湖水怪揍是蛇颈龙,比如巨型海怪揍是巨齿鲨,比如XX湖的湖圣揍是“沧龙”,比如XXX揍是XXXX,吧啦吧啦吧啦。这种已经成为某种理论套路的说辞有时真的让LZ很是为难,LZ在上学的时候,曾经学到过一个知识,从概率上讲,至少得有超过20000各以上某种远古动物的遗体才有可能保留一个较为完整的化石遗骸,而这个化石遗骸还需要一定的概率被人们发现。同理可知,远古生物如果想要存活下来成为孓遗生物,那是需要都么大的运气啊!相对于陆地上地质环境和气候变迁较为快速、程度较为巨大而言,海洋环境的变化相对来讲还算是缓慢而柔和的,但这种缓慢而柔和也是放在漫长的地质年代来讲的,任何一丢丢的环境变化都会给生存于其间的生物造成巨大影响,有时这种影响是不可逆和毁灭性的,就是因为水温和盐度的微小变化,就造成了寒武纪著名的大灭绝事件,也消灭了菊石、上龙类、古鲸等很多横行海洋的优势物种,更彻底改变海洋生态环境和食物链结构。比如,由于间冰期环境对海洋的影响,古鲸鱼开始大规模灭绝(淡水豚类的衰退也是前后脚的事),直接造成了处于食物链顶层的巨齿鲨的灭绝,现在有些盆友在讨论某些海洋中巨型神秘生物的时候,一直爱拿巨齿鲨说事儿,在这里,LZ虽然不想把话说死,但是目前来讲证明巨齿鲨已经彻底完球了的科考证据还是要远远多于证明还有巨齿鲨在海里闭关修炼的证据。我们再返回说一说LZ刚才提到的刚果恐龙的例子,这个例子LZ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一方面,以LZ所知,传闻刚果恐龙存在的区域,在历史上应该算是收到地质和气候变迁影响比较小的的地区,而且该区域相对封闭,跟秦岭和四川盆地一样,是远古生物躲过大灭绝的最好的避难所之一。另一方面,以熊猫为例,大型动物要躲过大灭绝的劫难,那得需要多大的偶然因素和运气!相对的,诸如蜥脚类恐龙以及猛犸象这种堪称“巨型”的动物又需要多大运气,那简直是祖坟埋在龙脉上了,而且紫气东升了。不过,由于LZ对生意生物的浓厚兴趣,LZ还是希望某些恐龙、猛犸还在非洲丛林和西伯利亚冰原上游荡的。
总而言之,随着近年来科技的进步,不时有未知生物被人们发现的报道,虽然LZ还是那么爱抬杠、爱较真、爱泼冷水,但是LZ还是发自内心的希望有些生物并没有灭绝,它们依然活力四射地在丛林、山脉以及深海等我们人类的足迹还没有覆盖的地方游荡,安静、低调、幸福的生活下去。
PS,据说那些曾经人肉过LZ的纳年纳吐纳些事儿吧的好汉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网上人肉、恐吓、辱骂了,进而发展到线下殴打伏击了,这不禁让LZ细思恐极。不过这并不会成为LZ停止更新的理由,虽然LZ错字连篇而且有时候还犯学术错误,但是LZ希望传播科学的理念和独立的思考的热情还依然高涨,感谢各位盆友的支持。
下回更点啥捏?希望大家集思广益。至于下回啥时候更,看LZ心情啦!~~~~吼吼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