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五十一节 压力传导(1 / 2)
“文华,力河,铁道相关产业涉及面很宽泛,既然是高新区,我们就不能着眼于单纯的传统设备制造,而应当主动培育一些前瞻性好具有高成长性潜力的细分产业。”沙正阳沉吟着道:“国内铁道相关设备装备以及材料制造无外乎就是南北车和中铁为主流,但是面临日益发展的形势,一些民营企业也已经加入了进来,......”
“市长,这也是我们所看重的,我们高新区现在有的时代电气主要就是和南车集团合作,为其配套电力机车电气设备,还有大川隧道装备,主要就是生产隧道专用设备配件,当然从规模上来说,都还比较小,但是我们也就是看中这两家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发展潜力,才会选择从铁道产业来作为重点突破口。”
韦力河也忍不住介绍了一下高新区为什么会选择铁道产业作为重头戏。
要知道怎么看中州除了是一个铁路枢纽外,既不是南车集团的总部,也不是北车集团总部,更不是中铁集团的总部,凭什么要将铁道产业作为自己的优势主导产业来培育,总得有一个依托吧。
高新区现在产业说实话还真的乏善可陈,也就是时代电气和大川隧道装备这两家企业略具成长性,一家和南车有着密切合作,另外一家则是和中铁和中铁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力河,你们选点还是很准的,铁道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很大,一批嗅觉灵敏的民营企业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块产业的巨大,所以从90年代以来一些相关的企业也在慢慢发展起来,当然他们在资本和技术上都还和南北车、中铁等企业相差甚远,但是机制灵活、善于捕捉市场信息这些优势却是国企欠缺的,加之国外对我国国内的铁道产业发展十分看好,一些跨国巨头也在谋划进入我国这项产业中,但他们多数只能是合作方式来谋划市场,这个市场会迎来一轮大爆发期,......”
沙正阳当然清楚未来十来年是中国高铁产业突飞猛进甚至成为中国名片的黄金时段,高铁产业经历消化吸收阶段之后会迅速进入自我创新阶段,一大批国有和民营企业成为高铁产业的主力军,并且开始大规模进军海外,为中国制造塑造一个崭新的形象。
“我觉得中州的地理位置优势十分突出,发展铁道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些人可能觉得是不是必须要依托南北车或者中铁才能具有优势,我觉得不一定,这个产业太大了,没有哪一家能独吞,而且未来产业发展都更多的是合力协作的模式更具有竞争力,无论是南车北车还是中铁这些大型企业,他们也不可能把每一个细分产业都控制住,也不可能每一样零部件都要自己来生产,只要能凭借自己的技术和质量进入其供应体系,依靠自己的实力站稳脚跟,这才是未来企业的生存之道,......”
**华和韦力河听得很认真,沙正阳对他们培育铁道产业的这一愿景十分支持,也让他们格外兴奋。
高新区和经开区之间的差距太大了,要想正面竞争,根本没有多少机会,那么就只能另辟蹊径,按照他们俩的设想,确定一到两门中心产业全力以赴进行培育,包括从招商引资到主动对接配套等各方面都要来积极促成发展壮大,然后再在其他领域广泛撒网,这样既可以避免太过单一,通过其他产业来进行弥补。
但首先要确立一两类属于高新区具有竞争力优势主导的产业,铁道产业现在看来是选对了,起码已经获得了沙正阳的高度认可。
“市长,我们明白您的意思,下一步我们也就是考虑要依托现有的骨干企业,然后向上向下进行延伸,通过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或者培育相关产业链的企业来实现这个产业的丰富和壮大,目前我们也拟定了一些目标,下一阶段就要开展工作了。”**华接上话。
“哦,都有目标了?那你们动作挺快嘛,很好。”沙正阳点头赞许,“踏踏实实来,完成一个算一个,不要贪多求大,产业集聚发展就像滚雪球一样,前期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一旦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格局之后,再要吸引就就要容易许多了。”
沙正阳也不多问,只是给予鼓励,他也相信这两位花了功夫了,否则也不敢在自己面前来表这个态。
踌躇了一下,**华又道:“市长,我们觉得单一的一个铁路产业还是有些单薄了,一来招商引资未必能那么迅速见效,二来高新区好歹也有这么大一个盘子,所以我们考虑还是要在电子和汽配产业上作为主导产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