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8葫芦胡问世(1 / 2)
壮族民间常用的乐器有唢呐、蜂鼓、铜鼓、大鼓、铜铙、铜锣及笙、箫、笛、马骨胡、天琴、葫芦胡、清胡、厚胡以及小三弦、月琴、双管巴乌等,种类非常多,还有很多与其他民族包括汉族在内的乐器相同……
现在,安若泰在有限的时间内,忙的事情太多,只制作出了天琴、马骨胡、双管巴乌出来,又在无意中发掘出了铜鼓,可是,对整个民族的乐器制作却还太少太单薄。
而他上一世是制作和经营乐器的,并且很喜欢这一行,现在有时间了,当然要重新捡回来,关键是,他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不仅仅是金钱。
安若泰几乎将所有材料都搬来后,分门别类地堆在自家吊脚楼内,然后慢慢琢磨起来。只有对料子特别熟悉,才能物尽其用,做出最好的乐器了来。
他在一大堆材料中挑挑捡捡,没一会儿就挑出一堆东西来,有桐木、笋壳、楠木、葫芦、丝弦、尼龙线等,抱到了晒台上,整齐地摆开。
然后,他又下去拿了一套工具上来,通过他数次采购以及定制,现在工具早就鸟枪换炮了,不再是拿着一把大砍刀制作乐器了。
这套工具中,有电锯、有推刨,有凿子,有锥子,甚至有打孔机,而三伯这个木匠的吃饭的家伙也被他全都拿了过来。
嗯,制作一般的乐器,已经足够了。
在伙颜玉和农清珊的注视下,身边还围着七八个寨子里的手艺人,他们都将被培养成乐器制作人。
安若泰不慌不忙地拿起工具,很快就削出了一堆东西,然后,慢慢组装起来。
一柄葫芦胡就制作好了。
葫芦胡是壮族、布依族弓拉弦鸣乐器。壮语称冉卜,“冉”为胡琴统称,“卜”为葫芦,意即用葫芦制成的胡琴,故称葫芦胡。形制独特,音色浑厚,常用于器乐合奏或为壮剧、布依戏伴奏。
葫芦胡构造与二胡相似,但外观差异较大。共鸣筒呈葫芦形,系采用天然生长的大小两节葫芦壳制作,将粗节一端的葫芦去底,在切口处蒙以老笋壳或桐木薄板而成,葫芦细节末端雕刻梅花瓣形音孔。
琴筒长15厘米、面径13厘米左右,葫芦末端镂刻出民族图案或梅花状出音孔。琴杆木或竹制,多采用红椿木或硬杂木制作,全长70厘米~80厘米,顶端琴头呈圆柱形向后弯曲,下设二轴,置轴部位的琴杆为方柱形。弦轴用黄杨木或硬杂木制,轴长13厘米,轴柄圆锥形或纺槌形,外表刻有条纹。
琴杆为圆柱体,上粗下细,中部设有丝弦千斤,下端装入琴筒并外露。面板中央置竹或木制琴马,张两条丝弦或尼龙缠钢丝弦,细竹拴马尾为琴弓,弓长60厘米左右。板面直径10.5厘米。常用于壮族八音乐队合奏和壮剧伴奏。
琴杆木制,琴头平顶、稍向后弯,下置二轴。弦轴黄杨木制,圆锥形,轴长12厘米,轴柄刻有直条瓣纹。琴杆圆柱形,中部设丝弦千斤。面板中央置松节木制空心琴马,张两条丝弦,分别使用中弦和老弦,细竹马尾弓,弓长70厘米。
农清珊的眼睛已放出了贪婪的光芒,她总是经不起任何艺术的引诱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