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名士风流复长歌·二十七(1 / 2)

加入书签

月圆之夜, 南王府勾结太监王安谋权篡位, 龙颜震怒,朝中但凡与南王府有过利益往来的大臣, 无不人人自危。

皇帝将处理南王叛乱党羽的事情全权交由萧昊负责,先前骂过他的那些言官生怕他伺机报复,要么想尽办法向他示好投诚, 要么索性联合其他心虚的官员一起上奏继续骂他。

这回他们有了新的把柄可用,南王的事情知情者甚少, 但总还有些蛛丝马迹可寻, 得知南王世子曾在伏诛前与萧昊有过接触, 更有宫人亲眼见到萧昊带南王世子去南书房,他们一致口径, 说萧昊这是弃车保帅,眼看事不能成,果断抛弃了南王保全自己。

事实上, 明眼人都清楚,在朝中南王和萧昊势不两立, 说他们是一伙的,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可是为了不被萧昊连坐责任,这些言官什么都说得出来。

更何况, 南王倒台,萧昊俨然就是朝中权势最大的官, 可是他这个人, 既不拉帮结派, 也不结党营私,不贪不腐不好色,对谁都若即若离不冷不热的,放眼朝中,除了石太傅,谁也不能同他多套近乎。他简直就是一个格格不入的贵公子,谁也高攀不起。

这么一个人压在头上,还是改革派的主力,再不反抗那不是眼睁睁看着他把自己的事业搞黄吗。

萧昊一边整顿着朝中那些蛀虫,一边趁势向小皇帝递上了自己不久后会辞官的折子。同一天,没有跟萧昊通过气的石之轩竟然也递上了折子要辞官。

小皇帝当然二话不说就拒绝了,而且是看到折子的之后就从南书房一路自己跑着追到了文华殿,当着萧昊的面把萧昊那本折子烧了个干净,像个被抛弃的孩子似的红着眼眶问萧昊:“爱卿这是什么意思?朕不许你走!”

萧昊对此反应倒是很平淡,他皱了皱眉,将小皇帝按在座位上,把他那条有病根的腿抬起来瞧了一瞧,又给他治疗了一番,才回复道:“陛下,这只是个提醒,臣还没说现在就走。”

小皇帝气得哪还有半分冷静的模样,拉住萧昊的衣袖道:“不行,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都不行!你答应过朕,要尽心教朕,让朕励精图治做个明君!”

萧昊无奈道:“陛下,你已经可以出师了。”

小皇帝已经拥有一个千古一帝必备的所有条件,对于国家强烈的责任心、不耽于安乐的危机意识、光明磊落的行事风格、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爱民如子的仁心,除此之外,他还懂得认人识人、拉拢人才,有初生牛犊的勇气果敢,也懂运筹帷幄的帝王厚黑学。他心中已经形成了一杆无形的秤,能够帮助他去判断来自朝堂的善言和恶意。

萧昊没什么能教他的了。

他最后的任务便是将一个干干净净的江山,完整的、全权的交到小皇帝手上。

这一点,是他早在答应老皇帝的那一刻,就意识到了的。

从一开始,系统就帮他定好了这个世界的结局。

小皇帝不断摇头,反驳道:“没有!朕还不到出师的时候!朕没有自制力,朕总想着跑到宫外,朕还经常腹诽先生反射弧长的让太傅干看不敢吃,朕……”萧昊要是走了,这偌大宫中,就再也没有人可以让他当个普通少年了。

如果宫中没了先生,那么他就必须成为万民之上、深宫琼楼里的天子。

天子是强大、成熟、智慧的,就连母亲也不会容许他露出怯懦的一面。

他只在这个人面前流露出来的童心,也会随着这个人的离去,永远埋进不见天日的金楼玉关。

不是害怕。

是不舍。

萧昊:“……”等等,太傅是什么鬼!石之轩都教了这小子什么!

叶孤城无声看着小皇帝的背影,突然觉得这位少年天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难怪萧昊会让他来帮忙,天子和他印象中月圆之夜的那个沉着冷静的少年,还颇有几分不同。

他已经可以用一切完美的外在扮演一个完美的帝王,但他心中的剑还不够坚定。

心剑是无所畏惧的,就像叶孤城第一次见到萧昊的时候,萧昊抱着琴却没有拔剑,身边的那些澎湃而锋锐的剑意。

如舟行万水,如惊鸿游龙。

皇帝是一块璞玉,他已经踏入了剑道,但还没有走到巅峰。

这令叶孤城充满期待。

萧昊清咳一声,对小皇帝道:“陛下既然清楚这些,说明陛下已经很明白自己的弱点;当你清楚自己弱点的时候,就已经无敌于天下。”

若小皇帝不知道自己哪里不足,萧昊反而会担心,但小皇帝说得出来,说明他是真的已经合格了。

每一个正常人,都有正常的欲望,有正常的缺点,有犹豫有挣扎,有脾气有冲动,但往往名留青史的那些人,都是正常且平凡的。

因为是凡人,才真实,才伟大。

帝王是权力的巅峰,那个位置必须坐着一个正常人。

小皇帝面色冷了下来,他说不出“如果先生离开一天,朕就一天不上朝”这种话,就算这句话在他心中绕上一百遍,身为一国之君的责任也令他不能讲它吐出来。

可是没有这种威胁,萧昊一定会走的。

小皇帝不知道怎么能留下他。

他想破了脑袋,最后道:“只要百姓一天没有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国库丰足,粮食满仓,就不许走!不是这样的江山,朕拒不接管!”

“……”这小子开始跟他玩儿文字套了,萧昊不知道该好笑还是欣慰。他想了想,应道:“臣领旨。”

这一天不会太远。

国家正在变好,尽管朝中依旧骂声一片,改革也在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进行着,国库日渐充盈,地方粮仓纷纷满库,财政没有了赤字,贪官污吏一个接一个从朝堂上消失,国家的蛀虫们也被清理掉,顶替他们的是来自民间书院的新生力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