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封爵与否(兰璱德万赏加更)(2 / 2)
“孙下牧,不知何时能到我春州种植几片像这样的稻田啊!”
冯智戴在冯盎的儿子里面是最具政治才能的人,此前他带兵去平叛了,倒是没有参与到占城稻的种植过程中来,现在看到这密密麻麻的稻苗,他便想起了自己的治下。
“呵呵,有这些稻种在,何愁岭南不能稻谷遍野,今日邀大家来此相聚,不正是要跟大家讲讲这新稻种的种植之法么······”
半个时辰左右,孙享福便将占城稻从育种,整田,下肥,播种,授粉等一系列的种植手法跟大家讲了讲,其中重视这件事的人,自然是会认真的听取记下了,不重视这件事的人,只是听了个大概,不过,他们却都知道,最多再等二十几天,新稻的稻谷就会被分发到岭南各州,八月以前他们还可以组织人再种一拨,十月过后,天气微寒的时候正好收割一次。
而仅仅今年这两季的种植所得到的粮食,就能够让岭南之地的百姓吃都吃不完了,因为岭南人口少啊!
所以,他们现在更应该商量的是如何执行冯盎的计划,将岭南从落后的部落分治转变为官府的统一管理,毕竟,吃饱了饭的人才是最好管理的。
种植完这一季占城稻,孙享福就应该回长安了,后续岭南怎么治理,还是得看冯家父子的,至于跟冯盎商定的几桩生意,刚开始只能从小规模做,等孙享福的船队壮大之后,才能大量走货,孙享福对崖州的构思,也只能在船队建立起来之后才能施行,不是短期能付诸行动的。
半岛居民的午饭很讲究,所有食物必须熟透,由大砂锅煲出来的虾蟹粥便是今天中午的主食,加上胡菜碎末之后,李公淹和韦叔谐两个北方人也吃的津津有味。
菜式上,有用各种新鲜蔬菜和十多斤的大鱼煮出来的鱼煲,虽然没有放过多的调料显得清淡,但吃着就是感觉鲜,还有一头农夫们猎回来的大野猪,被切成小块,用黄豆垫底,加了萝卜和苦瓜,在瓦罐里用大火煲的香气四溢的,没等端上来,大家的鼻子就直抽抽。
就孙享福教给厨娘们的这几道菜,就已经极大的激发了山民们狩猎的欲望,最近席君买和护卫们也都往山里跑了好几趟,虽然吃了些苦头,但猎物也不少,一只站起来比成年人还高的大狗熊便是护卫队们的杰出收获,皮毛被弩箭射的窟窿太多,没法用了,剥出来的肉,则是被放在了铁架上烧烤,油渍的香味飘的整个半岛都闻的到,阿月和好多孩子一样,端着碗筷,站在烤炉边,看着铁架上面的肉块流口水,他们知道孙享福的规矩,食物不熟透,不准吃。
“这稻谷距成熟只有二十来天了,我等怕不能天天在此享受这美酒佳肴了。”李公淹开口说了一句,众人便知道了两位钦差的出行安排,二十来天,二人分两路,往岭南诸州看一看,最后,会回到广州,查看孙享福这块试验田里的收割数据,带着数据,以及产出的部分粮食,一起回长安。
“正明也要随两位一同返回长安么?”冯盎有些不舍的看向孙享福问道。
“是啊!离家已有数月,稻子收完,在下就应该要回去了。”
“老夫却有几分不舍啊!奏请陛下留你在广州做官的折子陛下不批,难道陛下想留你在身边做一辈子家臣?”
“呵呵,越公这就有所不知了,此番若是这新稻种真的能亩产八石谷,正明之功,足以封爵,他这家臣应该算是做到头了。”韦叔谐闻言笑着接了一句道。
亩产八石谷这样的农作物现世,对大唐的意义太过重大,即便孙享福之前顶着李世民家臣的头衔,但凭此功,李世民若不封赏一个可以世代相传的爵位的话,天下的人都会骂他薄情寡义,是以,一旦他和李公淹认定了亩产八石谷这件事属实,孙享福封爵,从此脱离皇帝家臣这个范畴,是必然的。
然而,孙享福本人闻言却是眉头一挑,其实他并不觉得一个爵位有什么意义,尤其是李唐建立之初,为了获得民心,将权贵的许多特权都剥夺了,比如,在汉朝,有爵位的人杀平民,只需要罚铜赎罪就行了,可在大唐,分分钟就能罢了你的爵位,甚至砍你的脑袋。
不仅如此,大唐有爵位的人都算作朝臣,俸禄是朝廷发,管理当然也是跟朝臣一样,所以,一旦封了爵,他名下的生意,可就不能归他本人继续经营了,顶多和秦琼他们一样,做个背后的股东。
对于想要躲在皇帝羽翼下闷声发财壮大自己的孙享福来说,未必是好事。要知道,太宗时期吏治清明,想打擦边球可没那么容易。
当然,封不封爵这样的事情孙享福既然左右不了,就无需多想了,他通常不会在自己左右不了的事情上操闲心,一年前他不过是一个被人翻手就能碾死的小农夫而已,情况再差能比当时还差?大不了就放弃所有的生意,安安心心的躲在自己的封地种田致富就好。
想通了这些的孙享福便不再纠结了,热情的劝大家吃喝,并与冯盎的其它几个儿子们聊天交好,如果让他选择一个地方作为自己的封地,他更加愿意这块封地在岭南,离皇帝远远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