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如何割肉也是一门技术活(第一更)(2 / 2)

加入书签

对于赵丹的这番话,所有的大臣纷纷表示赞同,心中甚至还有些小激动。

自从三家分晋以来,七大战国虽然有强有弱,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七雄并立于世的情况就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可是现在,这样的情况终于要结束了!

有了一个,那么第二个还会晚吗?

等到其他六国一一覆灭的时候,赵国一统天下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而在场的所有人,就都将是未来那个超级大帝国的缔造者,注定要成为青史留名百世流芳的人物!

一想到这里,所有的赵国大臣们都激动了起来。

赵丹继续道:“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让其他五国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诸卿可以就此发表一下意见。”

打赢了,那么自然就到了喜闻乐见的割地赔款时间,但是割哪些地赔多少款,这就是需要研究的了。

毕竟五国虽然打败了,可是赵国也不可能一口气就把五国全部吞掉,那么双方注定要坐在谈判桌之上来研究这个问题。

既然是谈判,就得先确定一下底线,毕竟谈判这种东西是有来有回的,双方都有一个底线。赵国这边肯定是不能让五国轻松过关的,但是也不能狮子大开口要得太多,免得让五国横下心来不谈了鱼死网破。

总之,如何把五国割得最狠,同时又让五国能够接受这种割肉,这就是赵丹这次会议的主题。

诸位大臣们一听就高兴了,开始七嘴八舌的发言了。

“大王,臣认为应该让秦国人把上郡和西河郡都割让了!反正有咸阳城和秦王在手,谅他们也不敢不接受这个要求。”

“大王,臣觉得是时候让燕国人把武阳城重新归还了!”

“大王,臣觉得可以让齐国人割让莒城!”

“大王,臣觉得韩国人必须要割让宜阳来平息大王的怒火,或者将这一次战争之中占领的魏国土地吐出来!”

“大王……”

总而言之,所有的赵国大臣们都已经完全亢奋了,各种要求连珠炮一般的从嘴里说出来,也不管是不是过分了还是怎么样,反正先说个痛快!

一番讨论下来,大臣们七嘴八舌的出了不少主意,赵丹也都命人一一记录了下来,然后对着郑朱说道:“郑卿,汝回去让人把这些要求整理归纳一下,然后做一个方案出来,过几天再提交上来让寡人和诸卿审议一下。”

作为赵国的外交部长,郑朱自然是专门负责这个的,所以立刻就应了下来。

说实话,外交谈判这种事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毫无意义的扯皮,所以赵丹也只是打算定个方向,然后具体的就让大行部门的谒者们去和六国使者扯淡就是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旁的虞信突然诡异一笑,道:“大王,臣有一计,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虞信的话音一落,在场的众臣脸上不免就露出了惊讶的神情,赵丹也好奇的看向虞信,道:“虞卿可有何妙计?”

虞信摸了摸颌下长须,一双眼睛之中闪过奇异的光芒,看上去像极了某些一肚子坏水的狗头军师,缓缓道:“其实臣觉得,大王和众卿根本就没有必要去研究向五国提出什么样的条件,尽管让他们自己提出来便是了。”

“自己提出来?”赵胜的嘴角微微的扯动了一下,脸上多少有些不屑,道:“虞卿,若是五国自己提出来的条件能够接受的话,那么大王和吾等又何必如此费劲心思的讨论这些呢?”

赵胜说的确实是实话,毕竟五国虽然打了败仗,但是谁都不想自家的损失太多不是?所以五国提出来的求和条件之中付出的代价都是很小的,小到赵国绝对不可能接受的那一种。

要是赵国真的全盘接受五国现在提出来的条件,那么赵国可以说是亏大了,这一场大仗也是白打了。

虞信笑了笑,道:“平原君误会了,其实吾的计策可还没有说完呢。大王可以让五国提出条件,然后告诉他们,赵国会对他们的条件进行评估,一旦任何一个国家所付出的代价被赵国认为是最轻的,那么赵国接下来就会选择这个国家作为征伐的对象!”

赵丹一听这番话之后眼睛就是一亮,细细思索之下不由得一拍大腿,赞道:“虞卿此计,妙啊。”

在附加了这个条件之后,那么对于五国的压力就完全不同了。

谁给赵国的好处最少,谁就要被赵国痛打,而且评估的权力掌握在赵国手里,如此一来的话五国就必须要付出那些赵国渴望得到的好处,否则的话就有可能会面对赵国的兵锋。

“要是五国联合起来暗中串联怎么办?”庞煖道:“若是这样的话,他们同样能够起到以微小代价求和的目的。”

“五国是不可能串联的。”虞信笑道:“因为这五国之间互不信任,他们怎么敢肯定事先说好的代价,到了提交的时候其他国家不会变卦呢?再说了,如果五国提出来的代价完全相等的话,那么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会成为我们接下来征伐的对象,他们又怎么会冒这个险呢?”

虞信这番解释之下,众人这才了然。

说白了,这一计的毒辣之处就在于,五国之间必须会有一个牺牲者,如果不想要成为这个牺牲者就必须要付出至少比牺牲者更多的代价。

如果五个国家都是这样想的话,那么他们为了不当这最后一名,就得付出可能比原先赵国索取的还要更多的代价!

赵丹哈哈大笑,道:“好,虞卿此计深得寡人之心,就依此办理吧!还有,去告诉其他五国的国君,让他们都来邯郸,寡人有一场好戏要让他们看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