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回 成功来自细节(2 / 2)
也就是说,他在6年时间里,拍了13部电影。
这种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几乎是连姆不能想象的。
更加恐怖的是,这些电影全部获得了成功,即便票房没有爆炸的,口碑也爆炸了。
趁着群众演员去换装的时间,连姆·尼森暗暗为下一场戏积蓄更多精力。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想的太多,反而脑子里乱成一锅粥,状态并不是太好。
其实他一直过不去的这段情节并不复杂,他和彭怿辰之间,只有台词上的表现,和脸上的微表情变化而已。
但这也让擅长于肢体动作表演的连姆,感觉到无所适从。
台词和微表情的重要性,在这个镜头里被无限放大了。
连姆不得不反复咀嚼每一句台词,思考每一个表情的变化,然后试图按照彭怿辰的要求,演绎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这听起来,似乎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每年颁奖季,那些电影评论里,总是能看到大量的类似评价。
“他拥有极具自身风格化的表演魅力”
“他赋予了角色生命力,并用每一句台词让这种生命力,变得如此真实和鲜活”、
“他和自己的角色,融为了一体”
……
但人们却选择性遗忘了,能够获得这些评价的演员,往往只有:梅丽尔·斯特里普、西恩·潘、汤姆·汉克斯、丹尼尔·戴·刘易斯等极少数的演员……
这些表演上的天才们,让观众们总以为,表演就像是吃饭喝水一般,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但只有真正用心表演过的人,才能够体会到,要在无数人和摄像机面前,割裂自己的心灵,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有多么的困难和痛苦。
连姆·尼森根本不是那种,天生就拥有表演天赋的演员。
从他出道之后,他就知道自己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异禀。
因此,他始终只能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演技,尽可能让自己在好莱坞立足。
而这些,绝对不是容易的事。
但这一次,彭怿辰向他提出的挑战,却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甚至比在《辛德勒名单》之中,斯皮尔伯格对他的要求,还要更高。
在连姆心中,他并不在意自己的表演,是表现派、还是方法派的。
只要能够达到导演的要求,符合剧情当中的人物角色,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但这一点,也恰恰是他出现问题的地方。
他不是塑造人物的艺术家,而是一个实现导演意图的匠人。
他对人物的理解和表演方式,全都来自导演的要求,而不是他自己发至灵魂深处的体悟。
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连姆在心里要求自己坚持下去。
因为彭怿辰现在对他的要求越高,就意味着他想和自己合作的那部电影,表演的难度也就越大。
当然,这也意味着彭怿辰和自己合作的电影,一定是冲着颁奖季去的。
这也许就是他职业生涯最后一次冲击奥斯卡的机会了。
可是……想法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
看着手里的剧本,连姆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好不容易将自己的情绪沉淀了下来,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下一刻,片场的灯光直接照在他脸上,完全打乱了连姆心里的节奏。
连姆坐在吧台前,感觉到彭怿辰已经看向了自己。
他总觉得在这个年轻导演的目光中,有一种挑战和考较的味道。
虽然连姆·尼森已经对彭怿辰的演技和导演能力,完全认可了。
但他作为一个老演员的尊严,还是让他不愿和一个年轻人低头。
虽然,他其实并没有准备好,但依然倔强的点点头,向彭怿辰表示,自己已经没问题了。
“那好,我们立马开始拍摄吧!”彭怿辰微微笑着,让整个剧组,都准备开始拍摄,这个难住过连姆十几次的镜头。
连姆深吸一口气,把手里的剧本交给一个场务,准备用自己的全力,完成彭怿辰这次严苛的考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