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国家行为(1 / 2)

加入书签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非常紧张。

最后发言的是外交部长,在他坐下之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薛震远身上,等待元首做出决定。

参会的,不但有政府高级官员,还有总参谋部与陆海空三军、以及二炮的高级将领。

薛震远在闷头抽烟,迟迟没有开口。

两个多小时前,接到唐旭宸打来的电话之后,薛震远就召集了这次军政会议。

唐旭宸首先以情报人员身份介绍了情况,主要是那枚核弹头的来龙去脉,以及可能遭受的恐怖袭击。

在唐旭宸提到核弹头的爆炸当量至少为五百万吨、最多五千万吨的时候,参会的官员与将领都吓了一跳。即便不是军人,也能想到,一枚五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引爆之后回造成多么巨大的破坏。

接下来,军情局的一名技术专家介绍了那颗卫星的情况。

如果卫星的运行轨道没有变化,十二个小时之后就会从沈阳上方通过,十八个小时之后从上海上方通过,二十个小时之后从北京上方通过。也就是说,如果恐怖份子的目的是摧毁中国的一座特大城市,那么恐怖袭击最快在十二个小时后到来。哪怕恐怖份子的目的是摧毁上海这样的超级都市,恐怖袭击也将在十八个小时后发生,而以摧毁中国首都为目的,则会在二十个小时后到来。如果那颗卫星具有改变运行轨道的能力,恐怖袭击到来的时间还将大幅度提前。即便卫星的运行轨道没有改变,留给情报人员的时间最多只有二十个小时,最少则只有十二个小时。

据此,军情局的专家认为,已经很难通过常规手段阻止恐怖袭击。

常规手段失效,剩下的就是非常规手段。

因为军情局一直在配合唐旭宸他们展开调查,总参谋部早就获得了消息,所以在会议开始前,军方已经有所准备。虽然很是仓促,但是总参谋部与三军一兵司令部拿出了针对性的行动方案。

空军司令首先提出对卫星进行拦截,而且让一名技术军官做了战术分析。

因为是一颗近地轨道卫星,轨道最低点不到四百千米,最高点也只有五百多千米,而反卫星导弹的最大射高达到一千五百千米,所以当卫星从中国本土上空通过时,可以用导弹将其击落。

只是,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

中国的反卫星导弹使用的是破片杀伤式战斗部,而不是撞击战斗部,破片能够摧毁卫星的防护罩,甚至能够通过撞击降低卫星的速度,让卫星脱离轨道后坠入大气层烧毁,却无法保证摧毁核弹头。如果是一枚具有再入大气层能力的核弹头,那么在卫星坠毁之后,核弹头肯定会落在中国本土上。要是核弹头没被摧毁,就有可能在中国本土上引爆,至少会产生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只是后者,问题还不算严重。如果是前者,那么对卫星进行拦截的意义就不是很大。

由此,空军的技术军官提出了一个办法,即在国际海域上空进行拦截。

按照这名军官提到的办法,用运输机把战术反卫星导弹送往正在西太平洋上训练的航母战斗群,以航母为平台发射导弹,用预警机与驱逐舰的相控阵雷达进行引导,拦截与击落那颗卫星。

毫无疑问,这个办法的实施难度非常大。

战术反卫星导弹重达十多吨,超过了战术运输机的空运能力,因此无法把导弹直接空运到航母上,只能进行空投,也就需要对导弹做特殊处理,最后还得在航母上组装导弹,在发射前进行测试。

在航母的飞行甲板上发射导弹,肯定会对航母产生影响,甚至会让航母提前返港大修。

只不过,这是短期内唯一可行的办法,也是唯一能够避免卫星落到中国本土、核弹头在中国本土引爆的办法。

在西太平洋对卫星进行拦截,就算没能摧毁核弹头,核弹头也会在西太平洋上引爆。

随后,海军的技术军官肯定了这个拦截方案,即航母可以充做导弹发射平台,具备发射反卫星导弹的能力。

根据这两点,军方给出了一套拦截方案,即首先在西太平洋上拦截卫星,失败后再在本土上方拦截卫星。

军方的态度很积极,观点也很明确,“拦截”是唯一办法。

只是,政府官员,特别是外交部长提出了一个谁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即那是一颗日本的通信卫星。

虽然太空没有国界,但是人造航天器都有归属。

那颗卫星在法理上属于日本,而中国无权对其进行拦截,特别是在无法证明卫星上有核弹头,而且对中国构成威胁的情况下。从法理上讲,如果中国拦截与击落日本的卫星,等于侵犯日本主权,与入侵日本是一回事。

此外,日本当局显然不会承认卫星上有核弹头。

按照外交部长的分析,即便发出正式外交照会,甚至威胁日本当局,也未必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日本当局会协助进行调查,却不会全力以赴。走正常的司法程序,至少需要几天才有结果。

显然,根本不可能拖到几天之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