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探家四(1 / 1)
等到母亲送了小丫头回来后张华伟有骑上自行车搭着母亲去了乡里,上午父亲买的菜有点少,张华伟觉得应该再多买一些菜才行,要不然几下就被吃干净了的话,那多不好看呀。到了乡里张华伟先去了信用社,他想把那五万块钱存进信用社,到了信用社张华伟想了一下从五万里抽出了五千元留了下来,把剩下的四万五千元钱存了活期。张华伟存好钱后就把存折交给了母亲,又拿出了五百块钱给了母亲。
和母亲到又到市场里买了鱼和一些菜后母子俩就回了家,到家的时候看见哥哥已经回来了,又一个姑娘和姐姐坐在一起正说着话,想必那就是哥哥的对象了。果然母亲这个时候就说话了:“巧珍都到了呀,小伟,还不叫你巧珍姐,巧珍,这个是小伟,华君的弟弟。”张华伟笑着和巧珍姐打着招呼:“巧珍姐你好,我是张华伟,你也向家里人一样叫我小伟就行了。”林巧珍很爽快的回答张华伟:“行,那我以后也叫你小伟了,我可是经常听你哥说起你,你哥在我面前说的最多的就是你了。没有看到你的时候我还以为你就是一个文弱书生的样子,现在看到了真人和我想象中不一样嘛。呵呵。”张华伟觉得哥哥这个女朋友还不错,是一个性格直爽的人,性格直爽的人一般都没有什么坏心眼,都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人。
晚上舅舅带着舅妈和二叔一家都到了家里,一大家子坐在一起聊着天、吃着饭,小丫头是必须坐在张华伟旁边的,那个位子谁坐不了,昨天张华伟回来后晚上就赖着和张华伟一起睡。张华伟陪着父亲、舅舅和二叔一起喝酒,这两年张华伟在部队也学会了喝酒,由于侦察连训练比较辛苦,平时都允许少喝一点酒的,那样可以解除一些疲劳。
陪着父亲他们喝着酒聊着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张华伟的身上来了,舅舅看着张华伟问道:“小伟,你今年当兵就满三年了吧,你是怎么打算的啊?”父亲听到舅舅的话后也是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着张华伟,他也想张华伟是一个什么样的想法。张华伟回答舅舅道:“我现在也没有什么想法,等这次回部队了在说吧,部队也不是我想留就留想走就走的,还是要看部队的需要。”二叔在一边说道:“如果能留下来转一个自愿兵的话,我看那就是最好了,那也就不用在回来种田了,那我们老张家在外面也就风光了。”父亲点着头表示对二叔的话很赞同。
张华伟考虑了一下后对父亲他们说道:“其实我是不想转自愿兵的,我在部队又没有什么技术,就只会训练,如果转了自愿兵的话在部队也就当个十多年兵,到了时间还是要转业回来,到时候我年龄也大了回来我还是什么都不会,还是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那样的话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再说了,要想转自愿兵也要等到满了五年去了,现在说也早了点。”父亲对张华伟说道:“小伟,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吧,我们对部队也不了解,最多也就是给你个建议,最后的决定还是要你自己来做,不管你的选择是什么,家里人都会支持你的。”
张华伟听了父亲的话后心里真的是非常感动,父亲就是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从来就不强迫自己的子女去做什么,在张华伟的记忆中父亲从来就没有打过他们三姐弟,那种家长式的作风在父亲的身上基本就没有体现。虽然父亲对张华伟他们三姐弟都很宽容却也对他们的教育很严格。张华伟他们三姐弟都那么孝顺听话是跟父母的教育和言传身教分不开的。父母也给他们三姐弟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第二天早上张华伟带上刘仪安托他带回家的军装就往刘仪安家所在的大林乡去了,大林乡是双河县比较偏远的一个乡,地处深丘地带,地势起伏不平,也是双河县最为贫困的乡镇之一。张华伟家距离大林乡有四十多公里,比到市里的路程还要远。张华伟到了大林乡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大林乡是一条不足百米的独街,街道两边的房子大多都是那种比较老旧的瓦房,看上去显得就是一副破败的景象。
张华伟在街上寻了一家面馆吃了一碗面,吃完付了钱后就向老板打听了一下刘仪安他们红碑村怎么走,老板对张华伟说:“你要到红碑村去啊,那还有点远哦,起码还有十多里地。”最后老板告诉张华伟到红碑村该怎么走,张华伟问清楚了路就在街上买了一些水果后骑上车就往红碑村的方向而去了。在一路经过走走停停的询问后,张华伟终于是来到了刘仪安的家门口。刘仪安的家是无间低矮的土坯墙草房,可能是年久失修的缘故,土坯墙的墙体已经开裂了,房前有一个小小的院坝,也没有围墙。张华伟看着刘仪安家的这个环境,心里就在想看来刘仪安家里真的是很贫困。
张华伟推着自行车站在院坝里大声地问道:“请问有人在家吗?”话音刚落就见到一个头发花白的妇女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张华伟后就问道:“你找谁,你有什么事吗?”张华伟也问道:“阿姨,这是刘仪安的家吗?”那妇女说道:“是刘仪安家,请问你是哪位呀?”“我是刘仪安的战友,我叫张华伟,这次我回来探家刘仪安让我给家里带了两套衣服回来。”说完就把水果递给了那个妇女。那妇女惊喜的说道:“原来你是仪安的战友啊,你看你来就来嘛,还买什么东西啊,我是刘仪安他妈,小伙子快来坐。”说完就忙不迭的从屋里搬出来了两把椅子让张华伟坐。
待张华伟做好后刘仪安母亲就急切地问起了刘仪安在部队的情况,张华伟告诉她刘仪安在部队一切都很好,让她放心。从和刘仪安母亲的聊天中张华伟得知,在刘仪安还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母亲把他们三兄妹拉扯大的。现在刘仪安的弟弟在市里一家餐馆里打工,他的妹妹还在上学。看着眼前刘仪安的母亲还不到五十岁的年龄,看上去就像是有六十多岁的面容,张华伟心里很佩服刘仪安的母亲,一个女人把三个孩子拉扯大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就是因为太大的生活压力使得这个女人未老先衰了。
张华伟也终于明白刘仪安为什么要每个月都把津贴省下来寄回家了,把刘仪安托他带回来的衣服交给他母亲后,张华伟又从身上摸出了三百元钱给了刘仪安的母亲。刘仪安的母亲看着张华伟递过来的钱后疑惑的说道:“仪安过年的时候不是才寄过钱回来吗,怎么这么快他又有了这么多钱了?”张华伟只好骗她说这个钱是刘仪安他们过年的时候发的,还没有来得及寄回来,这次他回来就让他带回来了,还省了邮寄费。刘仪安的母亲这才把钱接了过去。又和刘仪安的母亲聊了一会儿后张华伟就告辞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张华伟又到了舅舅和大姑家去了一趟,在舅舅家张华伟受到了舅舅一家热情的接待。到大姑家张华伟受到的待遇就和舅舅家的待遇截然相反了,除了大姑还比较热情外,几个表哥表姐就好像话都懒得和他说一样,张华伟对此也是不以为意,他只是来看看大姑的,其实张华伟也挺不喜欢几个表哥表姐的,从小张华伟就不和他们一起玩。在大姑家张华伟和大姑说了几句话就离开了,在大姑家呆久了张华伟也觉得很不自在。
张华伟还到县城去找了一回谢强,结果连谢强的影子都没有见到,谢强的父母告诉张华伟,现在谢强几乎都不回家的就连他们也很难得见到一回谢强。没有找到谢强张华伟就去了柳林乡,在柳林乡倒是一下子就找到了胖子吴天。吴天现在也算是一个小老板了,他毕业后没有跟着他父亲杀猪,而是在柳林乡的街上开了一家小批发部,批发零售一下烟酒副食之内的东西。
胖子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日子过得是有滋有味。胖子说刚毕业的那会儿谢强还经常来找他,后来慢慢地就不来了,他听说好像谢强现在是在混社会了。和吴天聊了一会儿后张华伟就准备要回去了,结果吴天是说什么也不让他走,在吴天的强烈挽留下张华伟就留了下来。和吴天聊了一天的天,两个人聊了很多,聊到了高中时最好的几个同学,吴天说现在王连伟和李宗耀也没有和他联系了,现在两个人都是大学三年级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相互之间有了差距才让昔日最好的同学都生疏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