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相对无言(1 / 2)
李菊藕匆匆向杨枣儿赶去,大学堂的女教师宿舍内,李菊藕与杨枣儿对面而坐:“去见皇上前你也听我父亲说了,皇上暴戾之气渐盛,长之以住非国家之幸。皇上身系天下安危,一举一动牵动着国朝兴衰,这些道理不用姐姐说你也明白。家父说有办法可止皇上之戾气,我不用猜都知道,一定是又打算跟哪里开战,想用杀戮来平息皇上的戾气。可是这种办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杀戮只能带来更大的戾气。想要真正平息戾气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只有女子的温柔才能平息无边的杀戮。”
“别看现在国家升平,其实海面下才是波涛汹涌。而汉女皇后就成了压平这波涛的最后一压大石。可你想过一但皇上真娶了一个话不投机的女子,那这天下还能太平的了吗?皇上以国家为自己任,为国家牺牲良多。或许将来也许皇上可以找到更好的人选,可眼下看来却如皇上所说,没有比你更适合的人来当这皇后。姐姐知道你与皇上从未有过情愫,但姐姐是真心希望你能当上皇后,这样不仅为国为民都算是好的,只是苦了妹妹你了。”
“姐姐――”杨枣儿爬在李菊藕怀里失声痛哭。李菊藕就这么抱着杨枣儿,姐妹俩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聊了很久很久。直到夜深人静。
第二天天才亮,李菊藕为杨枣儿掖好被角就匆匆往家里赶。可等到到家李鸿章已经上朝去了。李菊藕让管家亲自等在早朝外,直到见到李相。
今日早朝一切如旧,只有皇上显的心不在焉。李鸿章才下早朝就听管家说大小姐有关于国事急报老爷。也不知道什么事。李鸿章向同僚告了声假就匆匆赶回家。见到父亲的李菊藕将她们昨日见到皇上的一言一行告诉了李鸿章,可她劝了一夜杨枣儿也没有答应。李鸿章这才知道早朝上皇上为何显的心事重重,也明白此时杨枣儿对于皇上的重要性。
李鸿章匆匆赶回国务院。此时刑部已经下去查案子了,兵部、参谋本部在军校商讨确认作战计划,外交部正穿梭在各国公使馆,户部也在为补给物资的调拨去了仓库。李鸿章将杨枣儿的事向吏、户、工三部尚书简要的叙述了一遍,于是大清总理与三部尚书就穿着官服赶去大学堂。
李鸿章与三部尚书下车踏入校园。谁也不见只问清楚杨枣儿的行踪。就匆匆的赶去杨枣儿正在上课的教室。校长辜鸿铭匆匆赶来,只见四位老大人只是站在教室外静静的听着教室内正在上课的声音。教学是严谨的。就算是皇上来了也不能打断。
教室内,杨枣儿正在上课,这是一堂关于历史的课程。课程中讲述的是历朝历代的兴衰史。而杨枣儿却有意的把皇帝后宫争斗是否是让国朝从兴盛走向衰弱的问题提了出来。讨论是激烈的,各种说法被提出。但改变不了的事实却是。大汉朝自武帝巫蛊之乱之后走向衰弱,武则天在后宫搞风搞雨终于变唐为周。唐明皇夺儿媳为妃最终陷入温柔乡不理国事导致安史之乱,使得如日中天的大唐王朝日渐倾颓。前明也是因为后宫太监权势过大,最终导致覆没。虽然让一个王朝从兴盛走向衰弱是各种原因的综合体现,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个时期皇帝的后宫中也是不太平的。
下课的铃声响了,李鸿章推开教室的门与三部尚书走了进去。原来吵闹的课堂安静了。
“同学们,都说家和万事兴。可身为一国之尊、系天下兴衰的帝王,他的家事尚不能安定,那这个国家还能安定的了吗?”李鸿章如是说。
小会议室内。李鸿章与三部尚书和杨枣儿说了很多,从春秋大义到民间小义,从国朝现状到皇上日渐暴戾。说的很杂。说的很乱。却无意间向杨枣儿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不平静的国家。
“杨姑娘,我们不是来劝你,只是告诉你一个事实。朝廷正在草拟一份庞大的军事行动,这是一份涉及到数十万将士的作战计划。可也是一份临时制定的、毫无准备的计划。战事一开,血流成河。实施这样一份未经充分准备的军事计划,将来的变数极大。国朝将士们都需要付出超过百倍的代价来实现它。说实在的,我们不愿意进行这份计划。因为我们不能让将士们的鲜血白流。但是这又是我们必需要进行下去的计划。这也正是昨日里我跟你说过的,我们能想到平息皇上心中暴戾之气的唯一办法。各部正在对计划最后的修订,明日将形成正式文件,最后再做一次修改,后日就正式提交朝会讨论。你可知道,这样的计划本应用一年或是三年来准备,可现在,我们只有三天。其实朝会只是看皇上同不同意,因为我与八部都已经同意了。现在有一个机会能让国朝将士不必白白牺牲,做为大臣的我们总要会努力一争取一下,这也是今日我们来的目的。我们不会逼你什么,不管你做出什么决定,我们都会尊重。”李鸿章久久才说完这些话,说完了如同放下心中的大石,安静的坐在椅子上。
“你们都说不会逼我,可你们谁都在逼我。皇上拿天下大义来威胁我,菊姐姐拿国朝前程来恐吓我,你们又拿数十万将士的性命来要挟我。是不是我不答应当皇后,就真成了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女子了。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没想过要担这么重的担子,我也担不起。我想的就是有一日能嫁给平凡家的男子为妻,生儿育女相父教子,和和睦睦的过完这辈子。可你们都在干什么,都在逼我呀。万人之上的皇上。威风凛凛的大臣,你们为什么要找上我这么一个只想平凡的女子。我后悔当初我为什么要听父亲的话来京城读书,父亲。你这到底是为了女儿好还是害了女儿呀。”杨枣儿爬在桌上号啕大哭:“你们走呀,走呀,都走呀――”
四位大臣面露难色,面面相觑之下却无言以对。杨枣儿说的没错,从皇上开始的每一个跟她说这话的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来逼她。也许她没有野心,也许她想着只是平凡。可国朝却需要她牺牲自己来成就国家。对一个平凡的女子来说这也许真的很残忍,眼下却成了唯一的一条路。除非她永远停留。
可这样一个没有野心的女子却也是最佳的皇后人选。因为这样的女子所统领的后宫才最具祥和之气。皇上注定要为国家征战四野,杀戮是皇上振兴国家以御外侮的必然途径。能在滔天的杀戮之后回到平静祥和的皇宫,这对稳定一个帝王的心性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长年生活中祥和气氛下的帝王也才是仁厚的。
李鸿章明白这个道理。可眼前的女子却是真心不愿意。皇上为国朝出生入死,大臣们对国朝殚精竭虑。就连他李鸿章不也为了国朝稳定而主动放弃了北洋了吗?自己能做到,可却要逼着眼前柔弱的女子也要做到,李鸿章确实硬不下心来。
身为帝王是避不开杀戮,也就逼不开戾气。而且越是胸有大志的帝王也会因为更大的杀戮而带来更大的戾气。田庄台血战,是皇上亲手杀人的开始,从那以后,戾气就开始不断在他心中聚集。皇上一直将戾气牢牢压住,于其说是皇上的自制力很强。还不如说是那时国朝局面对皇上不利,来自西太后和洋人的压力帮助皇上将戾气压下。在外面压力很大时,皇上能借着外部压力制服心中的戾气。从而冷静的对待国内外复杂局势,一步步的将劣势搬回,终于做到了有着圣君明主之像。可当西太后权势尽丧,日本、沙俄都一一败在皇上脚下,更是借着南洋之机试探了英国。终于,皇上在顺利掌握国家大权的同时。大清朝也在东亚通过一次次的胜利与洋人获得了相对平等的对话权。这时没有外部压力的皇上终于压不住心中的戾气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