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1 南北船闸(2 / 2)

加入书签

周晖环顾左右,遂言道:“可有良策?”

便有随船匠师,近前答曰:“可效仿灵渠,设‘斗门’。”

“何为‘斗门’?”周晖喜问。

“斗门,亦称陡门,渠内置斗门,每舟入则复闸之,水积而舟以渐进,故能循崖而上,建瓴而下,以通南北之舟楫。”匠师这便娓娓道来。斗门原理,与后世船闸,极为相似。

“如此,当仿效灵渠,排设斗门,连通二水。”换船如何能忍。

“此渠何名?”匠师又问。

“既穿容山,便唤‘容渠’。”周晖灵光一现。

“喏。”匠师这便领命。

水路中断,游麟号无从南下。周晖亦不心急。命船队就地驻扎。广发能工巧匠,勘察地形,择址凿渠不提。

又六百里传书蓟国,细说详情。蓟王遂开朝会,商议通渠之事。

在蓟王眼中,斗门虽称巧妙,然远不及后世船闸效率之高。

“……六十里间,置(斗)门九座,舟入一斗,则复闸之,积水而渐进。浮舟过岭,上下贯通。便是千斛之舟,亦可往来。治水巧妙,无如灵渠者。”左国令黄承彦,取图在手,为与会众人,细细道来。

“二水相距不过二十余里,广置斗门,费时费力。”刘备言道:“可否只开二渠,足令通行船只,往来无阻。”

“只开二渠……”将作寺一系官吏,纷纷苦思。

见久无人应答,刘备遂取图板,绘制草图。

虽有左国令居前,苏伯却下意识上前,双手接过。话说,也是习惯了啊。

细过之后,略作思量,苏伯便已幡然醒悟:“妙!”

蓟王所绘草图,乃仿千斤门闸。渠道前后,对置南北二道水闸。旁设翻车,可内外汲水。待船舶列队驶入,后闸下落,截断渠道。若北上,则用翻车注水,待水面上升,与圭水持平甚至超过,再开前闸放行。顺流而下。

若南下,则先开北闸,待船舶驶入渠道,再先落北闸,再开南闸。凭渠中所积深水,自可顺流而下。

“此渠何名?”苏伯忙问。

刘备言道:“便叫‘船闸’,通俗易懂。”

“主公英明。我等远不及也。”左国令黄承彦亦想通一切。化繁为简,便称高妙。

“将作寺确定尺寸,物料,将模组六百里传与水衡都尉。”蓟王言道。

“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