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荷兰一夜(1 / 2)

加入书签

‘冠军!冠军!我们是冠军!’现场一千多狼獾队球迷,却爆发出仿佛万人的磅礴声浪。

维多利亚与玛德琳也带头从座位上站起来,双手高举,在头顶有韵律的鼓掌,同时身体小幅度的摇摆着。

她们就是最美的风向标。狼獾队球迷们也跟着一边呐喊,一边高举双手在头顶鼓掌。

球场边,本格森教练与球队经理舒尔茨先生热情相拥。

去年9月,本格森教练第一次听说球队要从中国引入13岁少年时,在舒尔茨办公室那次激烈的争吵仿佛还在昨天。

那个在本格森看来,会给他执教生涯带来耻辱,会让狼獾队彻底摆烂的中国少年,今天扛着狼獾队,站在了欧洲之巅。

在一个赛季中,同时取得联赛冠军,瑞典国王杯,以及欧冠联赛总冠军的球队,还从未出现过。

人们也幻想过,给瓦尔德内尔配一个强一些的搭档,或许滑雪人队是距离年度三冠王最近的球队。

可事实证明,孔振东仅仅需要西斯·潘以及瓦斯里这样的欧洲二三流选手,就能够率队夺取三冠王。

他所依靠的,是自己面对其他球队的两大主力,几乎保持全胜。

面对欧洲的所有顶尖高手,初出茅庐的孔振东一鸣惊人,除了与瓦尔德内尔是保持一胜一负之外,面对所有欧洲高手,保持全胜。

这样的战绩,这样的三冠王含金量,足以震撼欧洲所有的体育媒体。几乎现场的各国体育媒体,都将孔振东高举奖杯,伸头亲吻奖杯的照片,作为第二天的体育头条。

在主持人的鼓动下,孔振东在本格森教练之后做了夺冠感言。

孔振东一收手握着话筒,一手向看台观众挥手致意道:“这是我欧洲赛季的最后一场球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虽然大多数球迷都有这样的预感,可也没料到孔振东的夺冠感言,会是欧洲告别演讲。

孔振东向对手塞弗致意道:“与欧洲球王塞弗的对决,既是与欧洲高手们的短暂告别,也是为喜欢我,喜欢狼獾队,喜欢乒乓的球迷们,奉献的最后演出。过去一个赛季。一路走来,许多人说我带给了你们一个又一个奇迹。其实并没有!只是你们,用热爱,用坚守,用执着的期盼,守护着狼獾队一路变强。刚刚有球迷呐喊着感谢我带给你们,带给狼獾队一个个冠军。实际上是我们,是狼獾队要感谢大家,是大家的支持与浇灌,培育了狼獾队一个个胜利的果实。”

孔振东有些动情的道:“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主场赢球,与球迷们热情互动的瞬间,我还记得疲惫的客场之旅后,回到球队,都能看到用麻袋装着的球迷们热情的慰问信。我还记得无数的小球迷,带着期盼,渴望与崇拜,来让我给他们的球拍签名。这一年是非常美妙的一年。我收获了职业生涯的三个冠军,更重要的是,我在异国他乡,感到被尊重,感到被热爱,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批世界级球迷,希望你们继续喜欢我,我只是短暂告别。我会以全新的身份,回到欧洲赛场,回到世界乒乓的舞台,希望那时候,你们仍然是我的球迷!”

……

“振东!振东!振东!我们欢迎你回到欧洲比赛!”

“不管你代表什么球队,我们都支持你,感谢你带给我们的激情与欢乐!”

“看你的球是艺术的享受,这是超越球队的,期待你回来!”

……

看台上球迷们的声音,再也不整齐了,各自呼喊着自己的感受,希望他留下来,或者尽快回到欧洲赛场。

随后孔振东等人再次和球迷们进行了几项互动游戏后,球迷们才尽兴离开。

孔振东等人凌晨才回到酒店,一夜无话。

这场球意味着整个93赛季彻底结束,第二天一早,本格森教练就下达了全队就地解散的命令。

阿姆斯特丹是旅游胜地,队员们可以放肆玩几天,再各自回国。

等到夏季休赛期结束了,九月份新赛季开始前,才会重新集结。

和球队大部队一分手,孔振东立刻就找到了他的两个小导游。

维多利亚笑着道:“这可能是职业球员的宿命吧,你到瑞典呆了八九个月,可是却一直没有充足的时间游玩放松。大家总算拥有了共同假期,却是你离开前的最后几天了。”

孔振东好奇的问道:“阿姆斯特丹的大名我早就听过了,可我们一个17岁,一个14岁,一个11岁,这里真的有适合我们的娱乐么?”

玛德琳拍了拍孔振东的肩膀道:“从你的话就能看出,你并不真正了解阿姆斯特丹。”

维多利亚和玛德琳最先将孔振东带到的是水坝广场。

虽然这里名字俗气,可是这里见证了整个荷兰也是整个阿姆斯特丹的历史。

玛德琳笑着解释道:“提到水城,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威尼斯。实际上阿姆斯特丹是一个不比威尼斯小的水上城市。从小渔村到水上大都市,这个大坝功不可没。”

孔振东注意在这个大广场上,除了其余国家大型广场的商业气氛之外,艺术气氛也很浓厚。

孔振东笑道:“这里街头的行为艺术家,喷绘,版画,舞蹈,自由歌唱应有尽有啊!”

维多利亚笑着点头道:“是的,这里可是诞生大艺术家梵高的地方,周边还有个梵高博物馆呢!”

玛德琳指着广场四周道:“荷兰国王的历届登基大典,都在水坝广场举行,你看,那边是荷兰皇宫,那便是国家博物馆,那边是大教堂,最后那一片,就是最繁华的商业区了。”

孔振东往四周一看,水坝广场果然被这些名胜古迹包围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