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荆州不稳(1 / 1)

加入书签

第七百五十章 荆州不稳

我拿过情报看完,顿时愣住了。原来所谓的荆州名流准备联名上奏朝廷,说我擅改祖制,要求我恢复女人不得干政的传统,荆州名士黄承彦还声讨我,说我放纵手下,掳截他女儿!这些人还准备联合各地的世家对我进行讨伐。兖徐青扬豫,反正只要不是我治下的世家大族一致达成联盟,对我进行反对。至于我治下的世家大族,除了幽冀是才归附,政令还没有完全推广开来,有些有人有地的世家还想顽抗以外,其他世家基本都将荆州派去联系的人扭送到了官府。而那些蠢蠢欲动的世家,贾诩和郭嘉没有和他们客气,直接通知赵云抓捕。一时间,幽冀世家被赵云杀的人仰马翻。那些支持我的世家大族幸灾乐祸,而一些还在犹豫的世家立刻决定向我坦白,以争取宽大处理。赵云仁厚,对于这些主动投诚的世家都以钱赎刑,只没收了他们一半家财,并令他们准时整改接受我军政令,不然后果自负。

看完情报,我不禁摇摇头,这些老学究在大汉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可惜却无法影响我的治下,顶多在我对曹x等人的攻伐上有些困难。可情报后面还附上了蔡瑁的消息,似乎蔡瑁对我的忠心也有些动摇。我将情报扔在桌上道:“让甘宁、庞统撤出荆州,他蔡瑁不是摇摆不定么?让刘备和他说去!”

“主公不要荆州了?”郭嘉惊讶道:“若是刘备占了荆州,我们再想夺过来可就费劲了!反正蔡瑁实力也不行,不如我们将荆襄直接占领,让士元和兴霸统领荆州岂不是很好?”

“不可!”我一挥手道:“蔡德珪是第一个愿意举家投靠我军的世家,就算他有些犹豫,我也不能做如此不义的事。而且天下人的眼睛都在看着蔡瑁呢!若是我们不义,以后再想让其他世家投降就难上加难了!对于蔡瑁这种人,要给他压力。一旦过于轻松,他就容易产生别的想法。”

“主公是想让刘备给蔡瑁压力,以免他首鼠两端?可是荆襄世家也不可小觑啊!”郭嘉明白了我的意思,可他担心荆襄世家给蔡瑁的压力让他无所适从。

我笑道:“奉孝不用担心,那些世家起不了什么大浪!蔡德珪在荆州的实力,并不是那些世家大族能够抗衡的。就说蒯家已经向我投诚,蒯越如此眼光,自不会与黄家、庞家同流合污。有蒯越在,蔡瑁没那么容易叛变。我让甘宁回来,是有重任要事让他去做,若是做的好,我给他一个封王之功!”

郭嘉和贾诩倒吸了一口凉气,封王是什么概念!刘邦曾说过:非有功不得封侯,非刘姓不得封王。即便是外族的王,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如今我竟让张口就要给甘宁一个封王的机会,这能不让郭嘉和贾诩惊诧么?郭嘉问道:“主公,你要甘将军做什么,居然有这么大的功劳?”

“开疆扩土!灭国!为我汉人扫除千年的祸患!”我看着郭嘉笑道:“奉孝,如此功劳,够不够封王?”

“开疆扩土也顶多封侯,至于灭国和扫除千年的祸患从何说起?”郭嘉笑道:“主公,我大汉至今不过四百年,若说最大的祸患也不过是匈奴,灭掉匈奴也算不上灭国之功吧!”

“我要灭的是倭国!”我看着郭嘉严肃的说:“我要把倭国纳入华夏版图,从肉体到灵魂上消灭这个国家,今天叫你们来,正是为了这件事!”

“主公,这不妥吧!”郭嘉疑惑的问道:“且不说倭国并没有得罪我们大汉,就算有,也不能就此灭掉一个国家吧!”

“为什么不能?”我向郭嘉诱惑道:“倭岛上什么都没有,连粮食产量都很小,可是上面却盛产金银铜铁这些矿物,而倭人的性情你们是不知道,那岂是龌蹉两个字能形容的……”我仔细的把后世的一些事编成故事告诉郭嘉和贾诩,只是把这些事都说成倭岛上发生的。

听完我的故事,贾诩和郭嘉拍案而起道;“无耻!下流!天下居然还有这样的地方!难怪主公要灭他!可是主公,你是如何得知这些事情的?我情报部在倭国可没有密探!”

“我也不知道!”我叹息道:“自从听到倭国两个字,很多信息如潮水般涌入我的脑袋,我似乎什么都知道,又似乎什么都不明了。可我知道,倭国会在以后的千余年中,为我大汉造成巨大的灾难!既然如此,宁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若因为此事而成为历史的罪人,为了我大汉千余年的安稳,我甘之如饴!”

“主公仁德!”郭嘉和贾诩相视一眼,他们对我拥有莫名其妙的能力已经免疫了。而且他们也知道,我绝不是无的放矢,危言耸听的人。郭嘉和贾诩想了半晌道:“此事也并不是很难!以主公所言,那倭人性格残暴,不知收敛,只要他们在洛阳犯事,我们就能以此为借口处理他们。只要让他们口吐狂言,主公就能名正言顺的出兵了!可现在我们并不知道倭人来我朝为了什么,若是轻举妄动实在不是上策,主公是不是在等等!”

“等自然要等,一旦知道倭人的目的,我们就可以制定计划了。不过,既然蔡瑁首鼠两端,就让甘宁大张旗鼓的撤回宛城。刘备得知甘宁和庞统撤退的消息,必然窥伺荆州,然后你们去封信问问蔡瑁到底是什么想法,再给他一次机会,告诉他,这是他最后一次机会,若是不能死心塌地的忠于我,我也没有耐心了。下次他面对的将是大军,也许是刘备的,也许是我的!就这样告诉蔡瑁!”在乱世,聪明的人喜欢选择投机,可我并不喜欢这种事情,我能容忍一次两次,但绝不容忍第三次。更何况,在我看来,别人主动投降,绝没有自己打下来的东西牢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