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严惩(1 / 2)
晋三分而有赵。从某种意义上说,赵魏韩全都得国不正,虽然周天子最后承认了他们的诸侯身份。受此影响,亲秦的楚国老贵族们并不喜欢赵国,只是远交近攻下楚赵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还能物产互补,更可以一起牵制强大的魏国,这才渐渐走在了一起。
赵迁怯弱,然而赵地悲歌慷慨者众,有楚王越王相助,又遣千名剑盾手精锐,好不容易杀出大梁城的赵人很多又选择杀回大梁城。楚军下午在牧泽南岸立营,天黑前熊荆在幕府飨宴,向夜袭的诸人赐酒赐食,天黑后他站在牧泽岸边目送这千余人北去。
“风萧萧兮牧泽寒,壮士一去兮不复反。”夜幕下北风更冷,看着远去的人群熊荆情不自禁吟出传扬两千多年的易水歌。这个时代荆轲虽然刺秦,却未从易水出发。他本为这而惋惜,没想此时站在牧泽南岸,千古名句被他不由自主的吟唱出来。
吟唱的熊荆毫不自觉,远去的壮士不能耳闻,唯有熊荆身后左右二史知道这两句必将传颂千古。
因为这两句歌谣,回到灯火通明的幕府,熊荆心绪依然惆怅,这时庄无地之言让他打起一些精神:“秦军攻入大梁,并非先攻寝宫也。”
寝宫是君王居住的宫室,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是最基本的道理,秦军不可能不知道。熊荆诧异问道:“秦人为何不先攻寝宫?”
“不知也。”庄无地整理赵人关于昨夜诸多叙述时发现这个问题。“秦人自西自北而来,竟未直入寝宫,反而绕至南面茅门,由茅门攻入王城。”
“确是如此。”庄无地身边还站着廉舆和魏间忧,还有年迈的春平侯家宰葛得。葛得记得很清楚,秦军好像大夫早朝一样,是绕至茅门攻拔王城的,而非就近从寝宫后门攻入王城。
“茅门近南城门,秦人阻我去路否?”廉舆不在城内,只能猜测。
“然北城并非一门。”葛得道。“南门可至启封,北门也可至启封。”
“那是为何?”熊荆感觉到了什么,然而就像隔着一层纱纸,他能看到影子却看不真切。
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包括葛得。昨夜北城一片混乱,若不是他听闻秦人入城后执意要全府出城,恐怕现在还陷在大梁城里。楚军幕府,一堆人想不出秦军行动为何如此怪异,二十多里外的大梁,一副一副犹带血迹的兵甲运至沙海大营。
为了让赵国降秦,秦人下足了血本,甚至允诺平阳君、郭开返回赵国,任为官吏并归还田宅家业。可惜的是,两人联手清理了亲楚的平原君,最后还是让灵袂和赵迁给跑了。赵迁不在,残余的赵军据守闾域,秦军得到的兵甲只有三万多套,一些还是从战死赵卒身上扒下来的。
幸运的是武库内的兵甲不是一套钜甲配一支夷矛,夷矛因为太过坚硬,矛锋很容易崩裂,每套兵甲一般配有三支夷矛。这对秦军来说是件喜事,截止到冰封前,秦军只有十万支酋矛,现在凭空多了八、九万支夷矛,数量几乎翻了一倍。钜甲只缴获三万多套,但军中已有布甲八万套,钜甲四万套,再加从巴人手里借来的一万多套,堪用的甲胄有十六万套之多。
除了兵甲,武库内还有上百万支破甲重箭,这些重箭的箭镞可以取下来装在强弩箭矢上。不过这并非一拔一装那么简单。要想发挥这些破甲重箭的作用,箭矢就要送到少府,重新造箭。但是这已经没必要了,所谓‘年弓月箭’,没有几个月时间,以四棱破甲重箭箭镞为部件的强弩箭矢根本造不出来,等造出来,战争都已经结束了。
箭矢无用,兵甲在手,这让忐忑不安的王翦心下稍宽。牧泽一战证明没有合格的兵甲,以勇武著称的巴人也会败的一塌糊涂。此战之后,通事范目特意跑到沙海来哭诉,说是巴人战死数千人,要求归还那一万多套钜甲,范目被刘池拦住,因为大将军还有重要军务处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