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拔营(2 / 2)

加入书签

秦军骑士弩是常备武器,可惜夜间距离不易判断,最开始几箭射偏后,同骑着秦马的项超逐渐拉开了和秦军骑士的距离。待追兵消失不见了,他也未放缓马速,往稷邑疾奔。

“何令?!”稷邑外五里,黑暗中有人用楚音大喝。

“杀秦!”项超高声答道。

“然也。楚人莫射。”暗哨回了一句,此时项超已稍稍减速。

“你当真遇见了秦人骑军?”拔营在即,军帐已经拆了。甲胄俱全的项燕像根钉子般立在空地上,潘无命、成通这些将率也都在,对项超的讯报大家极为吃惊,这太快了!

“是,父亲。孩儿确看到了秦人骑军,车马绵延数里,人数逾三千。”有项羽那样‘锦衣不夜行’的儿子,项超这个老子也好不到那里去。此时的他正满脸兴奋,刚才那一幕真是太惊险刺激了,现在稍微想想就背升酥麻、浑身起鸡皮疙瘩。这事回项县一说,那些玩伴必要艳羡自己,只是未斩一个秦兵,殊为遗憾。

“父亲,秦人人少,我军可于官道设伏杀之,秦人定无备。”项超建议道。

“荒唐!”潘无命正要呼应,项燕却怒斥。“马上拔营。”

“将军,拔营往何处?”成通急问。既定的计划是往西与项稚部汇合,不管复邑攻下与否,都要堵住山口,除非东进至楚境的秦军大举回援、或是南阳东进的秦军攻破山口。现在东面秦军骑军突然出现,成通不由想到了预定的退路:稷邑南下笔直三十里便是桐柏山山坳,这里有一条小径可以翻越大山,回大别山西侧楚国随县的厉邑(今随县殷店镇)。

“还能往何处行进?”项燕反问。行军的伤病减员,加上黄昏一战的死伤,成通率领的息师能战之兵已不及三千,一些役夫也被要求披甲持戈,但项燕不管。“自然是往复邑。我部堵一日山口,秦人便断一天粮秣,粮秣耗尽,城阳必是无虞。”

“唯!”主将是执意要在这个小盆地里和秦军死磕,大家只能领命。

惊吓了一夜的牛马终于离开了这亮了一晚上的厩舍。车辚辚马萧萧,这支连同役夫在内也不满一万人的军队往西开进。他们走后,火光中喜偷偷冒了出来,看着同样从各处冒出来的商旅妇孺,他紧了紧身子,避着旁人摸摸搜搜的进了城,回到早就烧坏塌了一大半的邑府。他必须藏在里面被人发现,不然便有楚国坐奸的嫌疑。

三十里外,半夜被荆人侦骑发现的辛胜,因为担心遇伏更是小心戒备,除了派出更多斥候探查稷邑情况外,最后的三十里路他是天明后才开始走的。

这并不违反军令——秦尺0.232米,一步六尺,一里三百步,三十里也不过12.528公里,而骑兵小跑的速度150米/分钟,每小时有9公里。他只要稍微快一点点就能按照蒙武的军令于晨明时分到达稷邑。再说楚军已经警觉,趁其无备已无可能,如果不顾危险冒黑疾驰稷邑,一旦中伏折损了人马,自己说不定就此革职下狱。

秦国是法制国家,合法避罪是所有聪明人的选择,喜如此,辛胜也是如此。他们并不可恶,趋利避害是人之本能,他们不过是想妻子不为官奴、自己能为秦将,为国杀敌而已。

真正‘可恶’的是那些合法趋利的人,比如大名鼎鼎的起义领袖陈胜。数百年来陈县出了无数商贾,他是最成功的一个。他以陈县人惯有精明和算计,利用‘大雨失期、失期当斩’这条或真或假的律法把九百戍卒拖下了水,变成了自己最初的本钱。不管以后他麾下有多少人马,这第一桶金总是最最重要的。

合法避罪的辛胜赶到稷邑二十里外时,终于得到了确切情报:荆人昨日攻占稷邑,晨明前又撤出稷邑。最后,侦骑还带回两名甲胄不全的秦军士兵,其中一人居然是上造(二级爵位)。

“荆人几何?稷邑是如何拔的??”辛胜感觉了到一种压力,稷邑拔与未拔他的责任全然不同。他觉得有必要追击楚军,将功折过。

“禀将军,我等不知荆人多寡……”说话的是那个上造,他并非老秦人,带着浓重的南阳郡口音。“我等只知城尉出城迎敌,败了,荆人杀了进来。”

“仅是如此?”辛胜有些信,“那荆人往何处去了?何时离的城?”

“禀将军,我等……荆人往何处,我等也不知啊。”上造答道,他的停顿并非是因为畏惧辛胜,而是在组织语言。“当是时,旗倒鼓歇,屯长、伍长皆战死,我等无率,寡不敌众,只好奋力杀出重围,趁夜藏于林中,确不知荆人何时离城。”

辛胜却笑了,“当真如此?”

“确是如此,若不信,请军吏、有司查验。”上造目光迎了上来,坦坦荡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