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偷袭 十(1 / 2)
明军主动出击,夜袭周军大营的消息迅速的传遍了雒阳战场。
“庞军师,为什么明军会突然出击?”
夕阳亭上,张飞有些想不明白,很直接问庞统。
“他们的目的,我倒不是很明白!”
庞统寻思了半响,回答道:“不过有一点,明军此谋,必有所图!”
“明军向来喜欢故弄玄虚!”
张绣也算是和明军交战多年,从关中打回去到西凉去,又从西凉打出来了,也算是打出了经验:“他们很多时候,会用一些不必要手段,来掩饰他们真正的作战意图!”
“嗯!”
庞统认同这一点:“明军有很熟悉的一套作战谋略,他们的每一场战役,好像都是经过精打细算的,有时候为了掩饰他们的意图,会做出很多很多假动作来掩盖,主要是不让我们察觉!”
“那明军到底有什么作战意图?”
张飞的心中有一阵紧迫感。
虽然被明军压迫的,暂时不敢出兵,而且原则上他们更希望明军和河北周军杀一个你死我亡的局面。
所以他们燕军的兵马如今一部分在夕阳亭上驻扎,一部分甚至压在西面道路上的了函谷关上,守住西翼去路。
但是这样也只是断了关中西境对于的明军的增援而已。
并没有能影响整个明军战略部署。
最关键,明军的主力现在都已经集中在了雒阳之上,打不赢雒阳战役,哪怕他们南下,也是自寻死路而已。
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两败俱伤的局面,而不是明军干掉河北周军,这样不符合他们的期望,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他们将会毫不犹豫的出兵增援。
说到底,在他们心中,忌惮明军,更甚于天下诸侯,明军太强了,强的有些已经超出的他们所有诸侯水平。
“把所有斥候都放出去!”
张飞最后决议,还是按兵不动,这时候出兵挑衅,他不认为是什么好事情,毕竟明军和周军还没有对垒。
到时候要是一不小心,把明军的心思压在了自己的身上,那就真的是悲剧了。
张飞虽莽,可是能被刘备寄予重任,能在战场上节度三军,自有他过人的本事,他又不是傻子,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他心中敞亮的很。
“必须把明军的所有举动,都给我盯死了,一个时辰汇报一次,某家必须要清清楚楚他们的一举一动!”
张飞低沉的说道。
“诺!”
斥候校尉领命而去,燕军斥候,迅速加大的巡查的力度,遍布整个雒阳战场,盯死每一个城门,咬住明军的每一个举动。
…………………………
虎牢关上。
夏侯渊也接到了来自明军夜袭河北周军的消息,这个消息传到的时候比较晚了,不过也足够让他显得惊讶了。
“若是加强防守,倒是没有什么,但是主动出击,要么就是自寻死路,要么就是有无敌的自信?”
夏侯渊来回踱步,他有些想不明白。
“将军,会不会是明军意图声东击西?”
有心腹将领提出建议。
“东是哪里,西又是哪里?”夏侯渊眸子一亮,心思有些躁动起来了。
“他们夜袭河北周军,所谋之,若非夕阳亭上的幽州燕军,必是我们虎牢关了!”魏军众将都有些严肃起来了。
“他们有胆子出兵虎牢关吗?”有人提出了不一样的想法,认为虎牢关坚固难攻,而且如今明军打下虎牢关,反而没有太大的用途,所以他们应该不是为了进攻虎牢关。
“难说啊!”
但是另外一部分魏军将领倒是认为,明军是很难猜度的:“他们能驻扎主力在孟津口,怎么不敢进攻虎牢关,拿下虎牢关,进可入兖豫两州腹地,退可守住雒阳东线,对于明军而言,等于把雒阳战场直接扩大出去,甚至可以让虎牢关和雒阳城形成一个全新的犄角防御!”
众将围绕着这个目的的问题,开始剧烈的争吵起来了。
夏侯渊为人宽仁,他对部下向来器重,加强他们对战略战术的理解,任由他们的争吵起来了,让他们能发表出自己的意念。
但是这样的争吵,让他也有些脑仁疼。
反而更加难判断明军的战略部署。
明军突然来的这一出,超出了他的意料之外,其实他们出动出击,也不算奇怪,只是比较奇怪的是,夜袭之战。
夜袭,可不见得是一个好词,也不见得是一场容易打的战役,反而是更加的冒险,稍有不慎,就会崩盘。
这是冒险性很强的战役,宁可偷袭,少有夜袭,夜袭讲究的是运气,十次有五六次会因为环境因素,反而失败,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例子,多如牛毛。
明军冒险,所图何也,这才是他需要想透的一个问题。
可如今,他是很难猜度出明军的心思了。
所以他只能让人盯紧明军,最少不让明军超出自己的太多了推演之外:“命斥候出关,先盯死了孟津口,然后把雒阳战场给盯住了!”
“是!”
……………………………………………………
出人意料之外的事情,一场夜袭之后,明军又突然之间熄火了,各方兵马从城外都撤回去了,和周军形成了平静的对垒。
只要周军不主动出击,他们很少会有反应,甚至哪怕周军主动出击,他们也只是防御而已。
这样的平静,让雒阳战场上的气氛,陷入了一丝丝阴沉的气息之中。
而且这样让人有一种暴风雨之前的宁静。
不仅仅河北周军变得异常的戒备起来了,就连左右两翼的兵马,都迅速的变得的有些的紧张起来了。
雒阳城的周围马蹄声少了些许,但是脚步声倒是变得多了很多。
连续六七日的时间,居然一战不发。
这样的对垒,让雒阳周围的气息,仿佛都坠落在了冰点之下,不仅仅让人猜不透明军的心思,更让人有一种难以说出来的压力。
袁绍开始不断的调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