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先祖行无赖 子孙承恶果(2 / 2)
这是一生智慧且不肯低头的大才子对子孙的寄望,是他的愤世嫉俗,也是他的无奈,更是他发现读书明道,天才纵横非但得不到世人景仰和倾慕,反倒因此屡遭打击折磨。
德行高尚,知识渊博成了智者的负担。
因为他们智慧明达,见识超凡,及早洞达了人性的丑恶,也预测到了末世的将来临,也洞穿了小人佞幸虚无做戏的鬼把戏,因为他们热爱这片土地,因为他们不愿意看到洪水滔天的到来,所以竭力呐喊,所以要说出真相,所以要揭穿真相,要说出来皇帝是光屁股的事实。
《宣验记》里说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遂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有志意,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居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小小的鹦鹉尚且不忍心见到自己居住之地遭到烈火灭绝,尚且以一己微薄之力,一羽沾水之功而前往洒水救火,不计成败,何况习学百家,德行高企,心怀天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一代哲人苏东坡呢?
他知道不同流合污,不和光同尘,不闭嘴,要自由的代价是四顾皆仇敌,满眼千夫指。
他自己选择的路,自己就算是荆棘丛也要走一遭,也要走完,可是他知道子孙未必能够有如此坚定的信心和智慧,他也不希望子孙重走自己的坎坷路。
那种智慧者所能见到的真瑰丽,需要忍受孤独,寂寞,打击,百折不挠,千捶不绝才能够望见。
苏东坡不合时宜的坚守,也只能一生贬谪,屡遭倾陷,漂泊流荡无依了。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这话听起来不错,念叨起来也让人会津津有味,因为它出自妙手的大诗人的手笔,只可惜,除此之外别无它用。
雏凤虽然志高万里,翱翔九天,怎奈凤凰家族早已经变更性情,结交权贵好强,久久已经不吃楝子为食,也久久不再饮清流之水。
它们开始为了得到世俗的虚荣而卖弄风骚,贪婪无厌,沿袭吃腐肉,和光同尘的劣性,将一代代经过打磨砥砺,泣血鸣啼而来的文明自我斵丧放弃。
它们更仗着与神仙权贵勾连牵扯的高人一头的出身,所以就日渐堕落而不以为耻,日渐生出不愿意搏击风雨,安逸闲适的惰性,那么直到它们被新的神兽珍禽覆灭倾巢,它们也再无振翅高飞,高唳天下的荣光与荣耀。
世上本就是匹夫匹妇下里巴人所明白的常识,反倒是自以为日渐聪明,日益进学的大人先生所未知。
他们大多时候增加的知识,实在是真知灼见的魔障,这也是为什么枯木道人,霍灵素对于聚金窟的毁灭的见识,反倒不如纪无涯的原因,纪无涯不是比他们更智慧,而是缺少了世俗的聪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