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封禅(完结)(1 / 2)
时光荏苒,大河城下的刀光剑影,已经成为那场战争之中幸存者脑海中的记忆,时间流逝,战争已经成为了显得遥远的话题。建元四年,大河城一战,蒙古主力尽丧,十几万蒙古将士战死沙场,而元军也为此付出了七万多的伤亡代价,战争之中,东南军副军统使、两浙兵马指挥使钱文宣等一批将领永久的躺在了巴里坤湖畔,为帝国统一西域、北漠做出了难以泯灭的贡献`````
斑驳的石碑,印记着那些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魂,往来的驼铃声,将他们的心愿从哪里带到了帝国的每一处角落,从西北端的安西、北庭,到东南端的冲绳、台湾,从东北的辽阳、朝鲜,到西南端的云南、安南,从最北边的岭北行省到最南端的南海诸岛,帝国的疆域,处处流露着安详、平和。
三十年的治理,三十年的和平,在神州大地之上,不仅仅人口急速的增加,财富、资本也从最初的积累开始走向运作,各种工坊、工厂出现在了城市的边缘,世代务农为生的老百姓也不在仅仅依靠土地存活,内部市场的拓展,远海贸易的壮大,让这个经历了上千年的封建国家也开始有了新的模样。
整齐清洁的城池,风格新颖的楼阁,南来北往的商客,各式各样的商品,在帝国新的都城——燕京城,不管走到任何一条街道,都可以发现在脱离了侵略战争之后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新风貌。琅琅的读书声,集市上的吆喝声,城郊军营实验新式火炮的爆炸声,正在实验台上进行首次实验的蒸汽机的轰鸣声以及从京杭大运河上传来的号子声莫不展现着帝国的声音。这是从未有过的面貌,是从未有过的声响,不在是死水一般的寂静,而是那样充实又充满活力。
中海、南海连贯成的宫殿群,无疑是这片天地的主宰和心脏,就在这里,一条条政令下发各处行省,就在这里,一条条军令通往各处军营,这里的每一条决策,都关乎国计民生,每一个决议,都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可是就真的像是百姓称赞的圣天子一样,这里的决策、政令从未有过一条是荒唐的,相反,帝王的心思从没被深宫高院束缚住,立国三十年以来,帝王的心思,从没有和他的子民,他的士兵脱离过。
相反,身为权贵代表的皇帝,还多次为了土地和赋税同朝臣、权贵们作斗争,有的时候,皇帝宁愿牺牲皇家的利益,也要保证百姓的生计。如同前朝那位贤相说的一样,皇帝真正的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用自己的言行鉴证了什么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或许对于大臣和权贵来讲,这样的皇帝,显得有些讨厌,可是对于受惠于他的百姓来讲,这却是一个最好不过的朝代。
尧舜、莫过于此。十几年戎马生涯,一统天下,二十几年时间,辛勤治理,天下祥和,治世也,盛世也,虽秦汉隋唐,也莫过如此,虽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莫过如此,甚至,他的功勋,他的业绩,他的付出,他主宰下的这片天地,远胜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是空前,也是绝后。
年近六旬的顾同,已经白发苍苍,满脸波皱,他的身体,好似松柏,在时间的摧残下,佝偻弯曲,但是他的眸光,却还一如当年才来到这个世界一样的纯真,一样的好奇。是的,顾同相当的好奇,这个已经脱离了历史渠道的国家最终飘向何处,这个世界的发展又将因为他做出怎样的改变,不过他知道,自己难以见证,时间,终将带他前往另外一个天空,或是天堂,或是地狱。
“父皇,文武大臣、文武百官、扈从仪仗、内外命妇,波斯、天竺、倭国等各国使节和酋长已经在乾元门外等候圣驾,司礼监呈禀,吉时已到,请父皇起驾。”已经长成一个中年男子的顾长生,进入顾同休息的乾元殿,镇定自如的对顾同说道:“就请父皇动身,往泰山封禅,接受天地臣民祝福,京城之中,儿臣会打点好一切。”
“登封报天,降禅除地,朕何德何能,可以和古往圣贤相媲美,你们啊,真的是瞎折腾。”在贴身太监小邓子的搀扶下,顾同站起身,笑骂道:“只此一次,下不为例,等朕泰山归来,传位于你,你和以后的继承者们,都不许做这些浪费民力国力的事情,咱们大元,就这么一例,到朕这里,就算是终结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