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古剑青冥(1 / 2)

加入书签

周澈、袁绍、曹操三人在胡府白事桌席上相遇,杯酒下肚,三人冷暖唯有自知。袁绍由胡广追赠“太傅”的由头,说起了,当今之世,士人文武之较。

袁绍放下筷子:“我朝自光武帝中兴以来经籍盛极,虽武人也多近儒术。仅论云台众将:邓禹善诵《诗经》,受业长安;寇恂修乡学,教授《左氏春秋》;冯异通《左传》《孙子》;胶东侯贾复熟读《尚书》;耿弇知《老子》之道;祭遵乞资学经、投壶为乐;李忠好礼易俗;刘隆游学长安…”

曹操听他如数家珍地列举着云台二十八将的事迹,心里已经叹服:这人如此精通本朝名将史事,莫非有意效力疆场?

周澈也有点咋舌:这袁本初在后世可是饱受贬义啊,如今观之,能留名史册的,必有过人之处啊。

这时周澈接口道:“所以武者亦文,所为守业,这样息兵事也可治理民政、宣扬教化。所以武者修文至关重要,上系国之安危,下关身之荣辱。反之文人也应通武事。”一番有理有据的言论戛然而止,至于文人通武的用处却绝口不提了。

“听本初和皓粼的议论,操受益匪浅。”曹操原本只是觉得袁绍风度潇洒,这会儿才意识到此人见识非凡,周澈也是良材之人,见解健全。不过他又补充道,“马援弃学随军、班超投笔从戎,皆成一代俊杰!”

“所以我最近在研习兵法,以备不时之需。经常和皓粼模拟兵事。”

“哦?”曹操对周澈和袁绍真有点儿知己的感觉了,他已经于兵法一道谙熟于心了。但与袁绍、周澈不同,他当年学兵法为的是淘气打群架,现在再读不过是图个消遣罢了。

三人的距离不知不觉间拉近了许多,说话也不那么客套了。他们从兵法聊到西北的战事,从游猎骑术谈到朝中好武之人,从家族琐事说到世态炎凉。一个本宦竖遗丑遭人冷眼,一个乃侯门孤子饱受欺凌,一个是名族庶子,被人排挤。三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彼此间皆有了点儿相见恨晚的感觉,后来干脆以兄弟相称了。

等宴席已毕,周澈和袁绍也不愿去寻袁基他们,拉着曹操的手一个劲儿地说:“孟德老弟见识非凡!人不可貌相呀!日后请常到我家里来聊聊,我那里常有几位朋友,可以介绍给你认识。”曹操连连点头。

他们俩边说边走,就迈出了胡府的大门,只见外面车水马龙,大大小小的官员各自散去。他二人的家丁小厮皆在远处,在拥挤的人群里堵了半天才寻到为袁绍牵马的家人。

袁绍来至近前翻上马身,又拱手道:“今日还另有他事,暂且别过,孟德改日有空一定来舍下盘桓。妹夫,咱回去吧。”说罢招呼周澈,打马要走。

“本初,且慢!”

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为袁绍牵马的家丁竟然插了话!自古没有主家与客人谈话仆人一旁插嘴的道理,更何况他竟还直呼主人的表字。曹操愣住了,袁绍也是一惊。只见那家丁伸手一把抓住了曹操的佩剑:“青鋼剑…青鋼剑…”

“你怎么会识得我这把剑?”

“贤弟啊,”那人颤颤巍巍道,“你不认得愚兄了吗?”

曹操这才仔细打量这个家丁。只见他形容憔悴、面色枯黄,但眼神中流露出一种特别的气质。这种感觉似曾相识…那是在五年前一个漆黑的夜晚。

“伯求兄!是你吗?”曹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衣着朴素、形容猥琐的家丁,竟然是那个当年英俊洒脱、才气出众、受人敬仰的何颙。他因闯宫失败负罪而逃,得曹操相助逃离京师,才五年容貌改变会有这么大。当初的桀骜英气全然不见,变得如此沧桑愁苦,方三十岁鬓角已经有不少白发了。更奇怪的是,他怎么会当了袁府的家丁呢?

“愚兄这些年一直记挂着你和周澈啊…”何颙感叹了一声:“没想到皓粼,你竟成了本初妹夫啊...”

“何君,这或许是缘分啊!舅兄,何君在府上,竟不于我引见。”周澈对着袁绍抱怨。

袁绍见他三人相识,赶忙下马道:“三位切莫多言,这里耳目众多,万一被人认出就麻烦啦!你们随我来。”说着把缰绳拉过,若无其事背手便走。何颙低头牵马,小心翼翼地跟着。曹操这会儿才明白,原来袁绍早知道他是谁,故意将他改扮家丁掩人耳目。想至此也顾不得自己的马匹小厮了,随着他们走下去。

藏匿逃犯有罪,而藏匿何颙这等被朝廷缉拿的党人重犯,更是涉嫌谋反的大罪,搞不好就惹得抄家灭族。

这个时刻,袁绍最难办,眼见他三人相识,需找个地方叙谈叙谈。但若在大街上太过张扬惹眼,酒肆之处难免隔墙有耳,有心回府曹操又没去过,进门引荐寒暄必定是场麻烦。也亏他心思细腻办法高,带着三人绕了两圈,索性由北边出了洛阳城。

洛阳北临毅水邙山,城外几乎没什么行人屋宅。四个人直行到渺无人烟的地方才止步。何颙早就忍耐不住,对着曹操和周澈二人撩衣便跪:“两位恩公在上,受何某一拜。”

“折杀我们了!何君!我们可担当不起。”周澈赶忙搀起,道:“兄长无碍便好。”

袁绍这才明白:“早就听伯求兄言道,当年他赖一少年侠士和一北军军佐相助才得脱虎口,原来就是孟德和皓粼啊,愚兄佩服佩服!”

“本初兄说得哪里话来?敢将伯求兄化装带在身边,在洛阳城大街上招摇过市,小弟佩服你才是!”

“咱们坐下讲话。”何颙一手拉一个,席地而坐,缓缓道:“二位贤弟都是我的恩人,何某人有一日大仇得报,定不忘你们的恩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