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高薪高位是设计出来的(3)(1 / 2)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标,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合适的方向。比如,如果将来想做研究型人才,选择基础学科就会更为合适。一个人应该要对自己有一个职业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一样,选择的专业自然会不同。
第二,充分了解热门专业的市场行情。要注意,热门专业往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并非都会一直热下去,应该对该专业几年后的就业形势作出一定的评估。
第三,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针对社会环境就业形势不断对自己进行完善补充,加强自我的拓展实践。一个人,只要有毅力,有热情,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争取和努力,进行各种学习培训,对自己的人生作出及时改进。
归根结底,没有永远的冷门,也没有永远的热门,一切都是随着社会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着。选择专业不要太拘泥于冷门和热门,选择自己最有兴趣的、将来最想做的,才是上上策。要知道,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在自己热爱的行业深入钻研。试想,假如你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高深的业务能力和娴熟的交际能力,那么,无论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做的是哪个行业,最终都会有所成就。
经济学家提醒你
一技之长,立身之本,这是人们都明白的道理。然而,学习什么技能,进入何种行业,却并非易事。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热门不热”与“冷门不冷”的变化更为择业增加了难度。其实,一个人只要拥有进取的热情、扎实的技能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选择什么专业,都会有所成就。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什么名牌大学毕业生拿高薪
教育家斯宾塞在哈佛大学读博士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MBA在进哈佛之前很普通,但经过几年哈佛的教育,他们就业后能比之前多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钱。这不禁使人疑惑:哈佛的教育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斯宾塞研究的结果是:教育更重要的是具有信号传递的作用。
这就是名牌的作用。名牌大学或明星企业也可能出现次品,但这样的概率相对来说比较低。而且,名牌的建立是其多年有效信息费用累计的结果,没有人愿意轻易毁掉自己的信誉,因此,就算出了问题,解决的成本也会很低。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认为品牌是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手段。
基于这种观点,一些招聘会上专设“入场资格审核区”,非名牌大学毕业生连入门的资格都没有。审核的程序非常简单:首先看学校,不是名校,就会被拒绝。对此,一位资格审核官明确表示,此次招聘会只是面对名校学生,只接待全国排名前20名的高校的毕业生,像北大等名牌大学的学生肯定能进去。
企业的这种做法引起很多学生的不满,他们对该企业这种只认“牌子”的做法非常气愤,认为是歧视。“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我,怎么知道我的水平?”一位学生说,自己的成绩很好,而且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但门还没进就被拦下来,这公平吗?”
这确实有些不公平,但是企业有自己的道理,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这些道理并非完全不正确。企业的苦衷在于,他们为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而困扰。他们表示:名校限制是无奈之举。这还要从信息不对称说起。因为应聘者往往比企业更清楚自己的能力。设想市场上有两种应聘者:高能者和低能者。两者都积极向雇主传递自己能力很强的信息,尤其是低能者要想法设法把自己伪装成高能者。这时候,教育程度和受过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一种可信的信息传递工具。为减少人才招聘中的失误,提高新人的质量,在不考虑企业特定岗位的情况下,博士优于硕士,硕士优于学士,名校毕业生优于非名校毕业生,毕竟前者的平均质量要高于后者。这时,学历是一个优先信号,即当没有其他信号可以作为对应聘者的合理评价标准时,应当重视学历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