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身着龙袍手提刀(1 / 2)

加入书签

我已经来不及思考夏冬奇怪笑容背后的真正含义了,我几乎是不敢置信地从地上爬起来,跑向了夏冬正在走去的方向。

因为,越过夏冬矮小的身影,我看见了不远处,那一幅我做梦都不会想到的场景。

牯牛是我见过的所有人当中,力气最大的一个。

在我的生活圈子里面,不论是谁,没有任何一个人在和牯牛掰手腕的时候,能够听他喊过一二三之后,还可以坚持不倒。

当年,在九镇的舞厅,第一次见到牯牛,他为雷震子出头,仅仅只是单手轻轻一推,就将勇猛过人的何勇推翻在了地上。

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牯牛会被人在短短十来秒的时间之内彻底放倒,最关键的是,对方可以说空手,牯牛还拿着刀。

这绝不可能!

但现在,一直坚信的不可能却变成了眼前活生生的现实。

几秒之前,我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与悟空之间千钧一发生死难测的纠缠之上,我以为是太过专注的缘故而导致我完全没有听见身后其他人的搏斗声。

我错了。真实的情况是,搏斗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就算是发生了,那也一定被控制在了极短的时间。

牯牛为什么叫作牯牛?第一个原因就是他的长相。

他长得并不好看。额头光洁,眼球突出,鼻梁塌陷,鼻头大且多肉,鼻孔浑圆,再配上两片肥厚外翻的嘴唇。一眼看上去,给人的印象亲切讨喜,蛮头蛮脑的就像头牛犊。

第二个原因呢?

是他的天赋。

上帝毕竟是公平的,他老人家给了牯牛如同牛一样难看的相貌,但也同时给了他牛一样强壮的身体与力量。牯牛不高,一米七一七二的样子,不过,他的肩膀却极为宽厚,就算是大冬天穿着厚棉衣,也能看见胸膛上两块紧梆梆高高隆起的肌肉。周星驰先生在电影《鹿鼎记》里面说的“身高八尺,宽也是八尺”这句话,基本形容的就是他了。

本来,这样的身材,哪怕是不算高,也应该很有健壮威武的男人魅力。

只可惜,牯牛的身材比例不好,躯干偏长,四肢短小。尤其是他的两只胳臂,平常人胳臂下垂大概是到自己大腿一半的位置,但牯牛的双臂再怎么努力往下抻,也只能摆在胯骨两侧。

这个样子不是有些滑稽?但是,我却敢保证,无论是谁,真正亲眼见到牯牛手臂的时候,都一定不会觉得好笑。

因为,牯牛有两只非常非常独特的手。

同样是周星驰,他在电影《功夫》里面也说过另外一句话:“沙堡那么大的拳头,你见过没有?”

我见过!每天都见!

牯牛的手掌宽大到与他整个人完全不成比例,掌心厚实多肉,却又因为常年的劳作变得粗糙不堪;十根手指又短又粗,指关节发达得有些畸形,就像是一把蒲扇上面被人插了十根小铁棍。

这样的手,你如果拿去弹钢琴,一指头下去,至少都要敲响两个音符;但如果是握一把刀,我想,世界上应该没有多少人能够抢走这把刀。

但现在,这把刀已经被人抢走了。

抢走这把刀的人,正是片刻前送悟空回来,并且在我们发动袭击之后,一马当先替悟空杀出了一条生路的陌生高大男人。

隔着悟空家那道门,光凭这个男人的声音和悟空言语中对他的礼遇,我就察觉到了这个人的不凡。但直到现在,我才第一次真正见到了这个人。

有些人的长相需要详细描写,需要仔细端详,这样才能被人记住。

但有些人不用。

有些人,就算你只是见过他一面,就算八百年之后,他站在千万人的中间,你却还是一眼就能够认出他来。没有任何道理可以讲,就是这么不可一世。

今天,我终于见到了这样的人。

牯牛瘫坐在地上,脸上鲜血淋漓,左手掌托在已经明显变形的右臂肘关节位置,面部的表情痛苦至极。那个男人则站在牯牛后方一步处,两只修长的长腿,一只顶在牯牛的后背上,另一只斜斜分开而站,右手提着原本是属于牯牛的那把砍刀,笔直前伸,遥指着对面正试图往他围拢过来的铁明鸭子和缺牙齿三人;左手下垂,顶在牯牛的脑袋顶,手掌中拿着的居然是今晚动手之前,我交给缺牙齿的那把改装发令枪。

男子没有半点扭头跑掉的意思,也没有说话,就那样渊渟岳峙,四平八稳地站在那里,望着我们的眼睛在街灯的反射中闪闪发亮。

在狼狈不堪的牯牛的衬托之下,本就高大魁梧的身形越发显得不可一世。

看着这一切,我突然就产生了一个联想:如果说牯牛是一头皮厚骨壮的蛮牛,那么这个男人就是一只虎。

一只彪悍霸道,浑身上下每一块肌肉都散发出强悍无匹的爆发力的猛虎!

我和夏冬终于赶到跟前,颇有默契地一左一右站在了铁明他们三人的身边,形成了一个范围更大的合围。刚刚站稳,隐忍已久的缺牙齿迫不及待的愤怒喊叫声也随即响了起来:“狗杂种!放人!你放不放?”

男人突然笑了起来,满口白牙给他本就豪放的笑声更添了几份慑人的风采,在笑声中,男子右手猛然往回一收,一刀就剁在了牯牛的肩膀上。

“呃……”猝不及防之下,牯牛痛呼了半声,却又忍了回去。

我们几人纷纷移动脚步,怒喝着正待往前冲去,男子的右手却又抬起指向了我们,左手往下一压,枪管在牯牛的脑袋上重重一顶。脸上笑容消失不见,极为镇定,却又带着种不容置疑的凶狠味道,说道:“再跑一步,老子就打死他!”

每个人都停了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