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丹凤翔九州 下(2 / 2)

加入书签

朱瞻基留他下来,心里就有了成算,再三谕至,定要杨士奇为自己想个办法。

杨士奇垂首沉默了一阵,方才抬头问道:“中宫与贵妃,有无夙嫌?”

“彼此很是和睦,近日中宫有病,贵妃时常前往探视,可见情深意重。”

听出朱瞻基语气里对皇贵妃的赞誉之意,杨士奇心里腹诽道:这皇贵妃也真够狡诈的,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如此阴柔真真可畏,难怪中宫不是她的对手。

这后宫里头,看来是要变天喽!

叹了一口气,杨士奇说:“既然如此,不若趁中宫有疾,由陛下导使让位,尚为有名。”

朱瞻基大悦,“不错,爱卿所说,真真好策,先前皇后也和朕说过,她身子多病,欲让出中宫之位,朕还怕此事不妥,听爱卿一言,唯有此法,才能两全齐美。”

杨士奇愕然,摇头苦笑道:“皇上,既然中宫也有此意,您为何不早说?皇上有此贤后,却不珍惜,真真叫人痛心!”

朱瞻基看着他的这位须发半白,年过花甲的首辅,淡然笑道:“杨爱卿,你心里可曾有过心悦许之,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女子?朕对中宫,或有愧疚,却实在无法珍惜,盖因弱水三千,朕只能取一瓢饮。”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听皇上用这首唐代元稹的诗句,说起对贵妃的深情,杨士奇看着宝座上那张英气勃勃的面孔,恍然有些明白他为何执意要废后了。

他虽为皇后惋惜,却不再相劝,只道:“老臣失礼,请皇上莫怪。”

“无妨,杨爱卿忠心耿耿,真心为国操劳,朕很高兴。”

过了些日子,朱瞻基又召见杨士奇,告诉他道:“卿策甚善,中宫果欣然愿让,虽太后不许,贵妃亦不受,但中宫的让志,非常坚决,朕的心事可算是能放下了。”

杨士奇想到不久前立太子时,朝臣贺拜,那个端坐凤座之上,明德有理的女子,神情黯然,半晌方道:“宋仁宗虽废郭后,恩礼不衰,愿陛下善保始终,待两宫均等,无分厚薄,无分崇庳,终之始之。”

朱瞻基笑道:“朕要的,只是中宫之位,并不是要把皇后贬至冷宫,自然是一切奉仪,都照原来的,当依卿奏,朕绝不食言。”

再诏张辅等人商议,均对此结果称善,于是废后之议遂定。

朱瞻基乃敕礼部,道:“皇后自罹多病,不能承馈祀。重以无子,怀谦退,上表请闲。朕念伉俪重,屡拒不纳。而后恳再三,不得已应从所请矣。夫因其谦德而遂尊之,礼也。其称号、服食、侍从悉仍旧不改如敕。”

胡善祥从坤宁宫搬了出去,退居到乾清宫右手的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她性本恬静不喜事华饰,自此之后,更是得了清净,奉黄老为仙姑。

孙清扬迁进了坤宁宫。

因皇后胡氏无子多病,表请闲居,宣德三年三月初一,皇贵妃孙氏代其位,立为皇后。朱瞻基命驸马都尉、西宁侯宋瑛,太子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杨荣为正副使,持节册封皇贵妃孙氏为皇后。

册封大典之后,朱瞻基携手孙清扬走上承天门,在这里接受文武百官和皇城之内百姓们的朝贺。

看着城门之下,山呼万岁的臣民,孙清扬百感交集。

永乐八年,年方八岁的她,就走进了这金碧辉煌、气象万千的紫禁城,到现在,整整十八年了,当初的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在这深宫高墙里,了此一生,更想不到,自己会在这波谲云诡的后宫中成为大明皇朝的女主人。

她握紧朱瞻基的手,侧头看着他微笑:若不是身边这个人矢志不渝的挚爱,她怎么能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嫡庶之战中走到现在?

朱瞻基拥她在怀,同她一起看向远方……那里有道彩虹横跨天际,衬得天空柔软鲜活如同梦幻一般,一直凝望,就觉得可以踩着彩虹桥去到世界的另一端。

四野欢呼,他却仿佛没有听见,城楼之上,天宇之下,只有他们,他和她,紧紧相拥。

——《仁宣盛世之孝恭皇后》第三卷丹凤翔完——

明日开启第四卷孤凤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