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形势比想象的还要坏很多(1 / 2)

加入书签

宗泽这番意思与王晨商量过,与李纲大概交流过一下,但没和其他大臣说。他这番言语让张浚、赵鼎等人都非常吃惊。不过还没等其他人发表不同的意见,宗泽又道:“陛下,这段时间臣派人查探了一些情况,知道了一些义军的信息,黄河南北,以王善、张用所领的义军规模最大,号称各有几十万之众,要是能将其部招抚,那即使金人马上南攻,我们也可以集结优势兵力,抗击金人的南侵!”

宗泽一说完,在其他人还在震惊之际,王晨马上站出来支持:“陛下,臣赞同宗元帅的提议,要是能将黄河南北岸的义军招抚,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兵员问题马上可以得到解决!”

王晨公开支持宗泽的提议,那赵谌如何还会反对,马上答应:“既然宗爱卿早已经想到了对策,那朕怎么会反对?就依宗爱卿所言去办就是!”

非常时刻,做事也是非常手段,宗泽的提议被当场认可后,这位全身心扑入重振大宋河山的老臣,也就马上开始了行动。他只带着几百人的亲兵,离开了开封,去招抚义军,其子宗颖跟着他去。

王善所领的义军号称七十万,也是黄河南北所有义军中规模最大的,这也是宗泽这次最想、最先要招抚的对象。还有另外一个叫张用所领的义军,据说也有十几万。

宗泽离开开封后,将开封城的军务全交给王晨这个殿前司代理都指挥使掌管,张浚这个知枢密院事协助王晨掌管开封的人马。非常时刻,军事管理也是用非常手段进行的。

虽然说许多人觉得将开封的城防守卫任务全交给王晨这样一个武将不太妥当,但王晨是皇帝赵谌的依仗,对这样的安排赵谌是举双手赞成,非常时刻,他最希望的就是王晨手中有足够的力量保护他的安全。宗泽将麾下军队几乎全部交给王晨指挥,他当然一百个愿意。

皇帝表示支持,李纲对此默许,张浚、赵鼎等大臣虽然觉得不妥当,但他们刚刚晋职,在朝中说话份量也只是一般,远不能与李纲、宗泽等人相比,此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由王晨全面掌管开封城内的军务。非常时刻,王晨也没推诿,马上接手,并在宗泽离开之前,召集了所有将领,布置了新的防务。王晨的雷厉风行让诸将不敢有过多不满的表示,再加上宗泽的全力支持,宗泽麾下的那些将领,也只能完全听命王晨这个大宋历史上最年前的殿前司主官。

宗泽只带数百亲兵离开汴京,这让许多人担忧,但李纲却不以为意,他认为,如果不能招抚王善,宗泽即使将开封所有人马都带走又如何?两三万的宋军,如何打得过王善的七十万人马?即使那七十万人马只是个虚数,但三成总是有的,即使只是三成,力量相差也太悬殊,带几千兵马去又有何用?只带亲兵,反而能彰显宗泽的勇气与胸怀,说不定凭此一点就可以折服对方。

此次宗泽带有小皇帝赵谌招抚王善的诏令,这份诏令肯定能发挥重大作用。

对于原来历史上宗泽有没有做过招抚义军这件事,王晨并不是很清楚,但他知道一点,那就是原来的历史上,宗泽在任东京留守后,很快就壮大了自己所领的抗金力量,一度集结了一两百万的抗金人马,并挫败了金人的再次进攻,没让金兵再次攻破开封。

从这点模糊的记忆中王晨能推断的出来,历史上的宗泽也可能干过招抚义军的事,因此他很自然地认为,宗泽能马到成功的。不过王晨虽然因为自己有这么一点“未卜先知”的能力而对宗泽之行不多担心,但他也清楚,宗泽走后,开封的形势变得复杂了。他不敢确定自己能否完全掌控宗泽留下的这些人马,到底他太年轻,又没有实际领军的经验,只凭着将小皇帝赵谌及赵環環、赵珠珠救出来这一点,而被授以殿前司临时指挥官这个要职,肯定有许多人不服的。

俣无论怎么样,他还是要尽力而为,杀伐果断一点,努力将局势控制好。

还好,实际情况却比王晨预料的好了很多,在宗泽走后,他召集所有统军将领进行新的布置时候,并没什么人对他的命令置疑或者不服从。

这其中有宗泽威望非常高的缘故,宗泽的命令他麾下的将领不敢不从,宗泽离去前令他们遵从王晨的军令,他们也严格遵守这一点。还有另外一些重要的因素就是,王晨单枪匹马将赵谌及两位帝姬从金人大营内救出来,并在救皇帝赵桓无果的情况下,放火烧了金人大营,烧死数千金人军士的事迹已经传遍了整个开封。凭一个人之力,取得了这样的成绩,这可比宗泽所领的数万人马这段时间取得的战果还要厉害。这其中可见王晨的身手非常了得,当日一招就败了骆剑的事也早已经传出去。有能力,有军功的人,总是会得军中将士的敬仰的,何况现在王晨是小皇帝面前的红人,位高权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