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12)(2 / 2)
这是逐渐为两府所默认的规则。
异论相搅的帝王心术,宰辅们哪个不熟悉?他们可都不想看到皇后把这一套招数练到当今天子那般炉火纯青的水平上。
不过韩绛、张璪脸色都有些阴沉。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打算被曾布阻止,而是因为曾布让他们清醒了一点,不要去挑战皇后对韩冈的信任。
皇后学不会异论相搅的确是好事,但变成对韩冈言听计从的情况,可就让几位宰执心中不舒服了。
蔡确轻叹了一声,问几位同僚,“韩玉昆发来的奏表到底该如何处置?皇后殿下肯定要问,好歹得有个章程出来。”
绕了一个大圈子,终究还是逃不掉这个难题。
韩绛一番思前想后,最后道:“就照例发在邸报上吧。”
他回望蔡确,蔡确微一沉吟,点头道:“也好。”
“子宣、邃明,你们看呢?”他又问着曾布和张璪的意见。
两位参知政事点了点头,投下了赞成票。
来自边关的军情,如果是有利于官军的,通常都会如此安排。如果是大获全胜,飞捷入京的话,更是要入告太庙,或是在文德殿上君臣共贺。既然韩冈本人没发捷报,那就当成是普通的有点战果的军情,在邸报上向下通报便是。
先等等看吧。
政事堂中不止一人这么想着。
……………………
“辽贼退得还真是干脆。”蔡京笑了笑,右手轻抬,示意来通报消息的耳目退了下去。
乌台中的御史们,可谓是整个京城中,对小道消息最敏感,同时也消息最灵通的官员。其中身为侍御史的蔡京得到河东制置使司的奏报内容,连同宰辅们的决定,也不过隔了一个时辰而已。
从通进银台司和东西两府中传出来的消息很是夸张:辽贼在太谷围城一夜,贼众多有伤亡。又因为援军随之北上,便闻风而退。又用计火焚城外南北二市,没于火海的贼众数以千计,在烈焰中尽为飞灰。
同属台院、又问蔡京知交的强渊明摇着头:“都不知那一份奏报到底掺了多少水,要打上个几折!”
“若是别人说来,也就一成两成可信。以韩三的性子,对半折吧。”蔡京边想边说,“烧死烧伤以千计,多半是假,事后斩首则肯定为真。韩三领兵多年,倒还不至于犯这样的错。”
上报的战绩通常都是尽可能往天上吹,一方面是说着好听,另一方面也是助长声威。反正实际上的功绩,基本上还是以斩首来评判——守住城池是功劳,逐走辽军也是功劳,但功劳大小,端得还是看缴获——吹得再厉害也没用。斩首是不可能作假的,缴获的军器也做不了假。至于击败的敌军数目,十倍八倍都是可以吹的。
其实蔡京对奏报中掺了多少水并不关心,他在意的是两府对整件事的处理意见。
赢终究是赢,可终究还是因为揣摩不透韩冈的想法,这让两府不敢将战果以捷报的形式向外公布。要是两府真的敢做,还不如立刻大张旗鼓的去宣传,将韩冈架在火上来烤。
“不过我倒觉得那样反而会让人以为宰辅们沉不住气,韩冈都不当回事,他们却拿着当宝,一个对比就显得有失宰相的身份而不够稳重了。”强渊明说道。
“……或许都有吧?”
蔡京眉峰深锁,强渊明的话一下点醒了他。韩冈的随意之举甚至让其余宰辅都为之气短心怯,不敢有所异动。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起,韩冈的一举一动,连宰辅都要仔细去揣摩了?
等他挟大胜而归,那朝堂将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
“想法?”韩冈放下望远镜,回头对留光宇道,“没有!不过就算没有捷报,士卒的赏赐不会少,真正没落到好处的只是我而已。”
“那枢密你何须如此?!”
韩冈笑道:“等收复了代州,再向天子报捷不迟!”
留光宇很疑惑道:“枢密何必如此自清?”
韩冈笑了一笑:“我来河东所奉王命为何?”
“收复河东。”留光宇没有二话。
“那么差遣呢?是太谷知县吗?”
“……下官明白了。”留光宇向韩冈行了一礼,赶快去做他的事了。
目送了留光宇离开,韩冈则在营中冷笑着,重新举起千里镜,对准了远处的寨墙。
‘大家都别闲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