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清白难自明(2 / 2)
那子路临死之时,必然是心中孤独之极,只因无论是儒门弟子也好,秦忘舒也罢,这世间竟无一人能相信他了,一个人沦到这种地步,情何以堪。这恐怕也是子路赴义重要的原因了。
诸修见秦忘舒自责极深,便想劝来也不知如何开口,忽听三省道:“三省听夫子说一个故事,秦大哥,你可仔细听来。”
也不管秦忘舒有没有心思,三省自顾自道:“说是有户人家,失了一柄斧头,这户人家原以砍柴为生,且置办铁斧何等不易,因此心中焦急之极。”
包天子道:“那寻常人家打造一柄铁斧,的确是要倾家荡产了,也难怪他心中焦急。”
三省道:“既然心中焦急,就不免胡思乱想,也不知怎地,就被他疑心到邻家身上去了,此念不生也就罢了,此念一生,再去偷瞧那邻家行止,就觉得这位邻家处处可疑,因此心中便坚信那斧子必是这邻家盗了去。”
包天子道:“想来那人有此念,也并非无由,那实情究竟如何?”
三省道:“过了数日,那人前往山中,却在平时里常经过的道路中发现斧子。说来也奇,得了此斧后,再去瞧那邻家举止,却是今时不同往日,无论怎样去瞧,也是个正人君子了。”
秦忘舒苦笑道:“我便是那位丢斧之人,只因我疑心极重,不肯相信一位坦荡君子,这才有今日之祸。”
三省道:“秦大哥,多疑不肯信人,固然可笑。但一个人若是清名有污,若想洗辩清白,本就是极难的。秦大哥,不光是你不肯去信子路,便是儒门诸修,又有几人肯去信他?那子路身处嫌疑之地,以他的灵慧玄承,亦无法自证清白,唯一死而洗污名。因此走到这一步,也是无可奈何。”
秦忘舒心中悚然一惊,三省虽是平时玩闹,这番话却是发人深省,他喃喃地道:“难怕一个人做错了事,便永无澄清之时。”
三省道:“我也问过夫子,夫子说,覆水难守,人言可畏,那世间君子处事,定要如履薄冰,处处小心。正因为君子执守极难,这也显出君子的可贵来。秦大哥,子路先生以死明志,固然令人可惜,但子路先生之死,便有罪责,也不该由秦大哥一人承担。”
子思缓缓点头道:“三省之言极是有理,便是在下,也因分魂之故,不敢深信子路先生。而我儒门上下,何人不是如此。君子之道,果然是极难了。”
诸修感慨之极,深以为然。片刻后,两大殿君起身告辞,包天子道:“冥界虽有十大阎罗,但因各负其责,我与卞城王实不便久留,这就辞了诸位,回归冥府。”
子思与秦忘舒同时道:“恭送两位殿君归冥。”
鹤童道:“既如此,我也该回去了。”
诸修当下揖礼而别,子思便与秦忘舒回到儒门之中,就见曾参坐在厅前,手中按剑,却是泪水长流。
子思见了,不由大吃一惊,道:“先生怎会如此?”
曾参见了门主,急忙拭了泪水,拜伏于地,道:“门子,子路之死,曾参无策相救,唯请门主治罪。”
子思动容道:“原来先生也知道了。”
曾参叹道:“那子路虽是一字不肯对我明言,但子路既修分魂,终有今日之祸,只恨我玄承浅薄,不知该如何化解,只因既要灭去分魂,又要保住子路清名,那是两难了。唯盼着前去魔域与儒圣相会,请儒圣施法解救。这才收了公孙龙,不肯让他多言。”
子思叹道:“主魂不死,分魂不灭,便是夫子,只怕也是无策。”
曾参默默无言,那泪水却止不住又落了下来,秦忘舒暗道:“原来自责自艾者,并非唯我一人。”
三省道:“曾先生,你也不必难过了,那子路先生舍身求义,求仁得仁。虽是至憾,却成就了他清名。亦算是好结局了。”
曾参缓缓点头道:“生死事小,若能留清名于世,这一生也不枉了。是了,子路曾有一物托我,令我转赠秦兄,秦兄就收了吧。”将袖中一件青布包袱递了过来。
秦忘舒急忙接过,解开青布来瞧,却也不曾设下机关,不过是简简单单,用青布一裹罢了。想来是子路信物,不该是如何要紧的物事,否则怎会包扎的如此草率。
哪知打开青布一瞧,却是瞧得发呆,原来那青布之中,裹着经卷一部,而经卷之上,赫然写着《剑典》二字。
三省瞧见《剑典》忽地放声大哭,诸修皆是着慌,曾参道:“三省,好端端地怎就哭了起来。”
三省大哭道:“先生定然不知青布之中包着《剑典》。”
曾参道:“自然不知。”
三省道:“《剑典》何等珍贵,子路以此物托付先生,坦然不疑,我等却百般疑他,三省想到这里,唯有一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