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胜利逃亡(1)(1 / 2)
三麻子说的是真话,不过不是我猜想的他们是被国军或土八路打败的。
也不是三麻子说的日本天皇突然脑袋短路主动投降,而是被美国扔了两颗大炸弹,炸死了小日本几十万人,天皇懵逼了,为了不被灭种,才无奈宣布投降的。
而我们之所以半夜才知道,是因围城的日伪军都跑了,土八路举着火把在外面冲城楼上的队员喊话,并有大批民众欢庆游行。
这一天大喜讯,令我们癫狂异常,鬼子怂了,我们的好日子也就来了,再也不用吃人肉了,也再也不用担心外出被鬼子抓了。
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光明正大地满世界去找玲花了,找小鹅、大花瓶和龙种,还有秀儿、萍儿……
当然,前提是先要稳住林山花,不能要她跟随,否则这计划分分钟都会破灭。
三麻子呢,肯定还会去寻死敌黄福贵,不管他了,小鬼子走了,这世界就太平了,没了他,我也不用担心死半路上了。
不过,这些想法似乎还太早,因为三麻子犹豫了。
当天晚上,他命令四个城门不许开放,任凭外面那些个土八路和乡民怎么苦口婆心地喊,就是不理。
三麻子之所以犹豫不觉,是因为这个消息来的太突然,领他措手不及,另外,既然鬼子已经投降了,那么,接下来他要寻个稳妥强大的靠山了。
我们当初之所以要拉队伍,就是为靠山而准备的,现在该投靠谁呢?
我和三麻子及林山花在办公室里反复推演。
国军?虽然他们战斗力不强,但那是名正言顺的政府呀,不论武器装备还是兵马,在中国都绝对是第一,但缺点是:内部太腐败,对老百姓也不咋的,只有富人拥护。
土八路呢,武器装备跟那些占山为王的土匪差不多,兵马跟国军相比也的被甩出九十六个圈去,不过他们的政策对占95%以上的穷人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官兵平等,更重要的是能让老百姓跟他们一条心,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他们的头领智慧得当,不定也能成气候呢。
这样反复推演对比下来,国共双方的势力竟不相上下。
国军的优势是兵多、武器好;土八路的优势是有民心,能团结人。
只是不知他们在以后的演变中谁能夺得天下。二者取其一,一步走错就会全盘皆输,万劫不复。
最明确的例子就是元末明初创作出历史名著《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先生,当初义军有好几只,其中张士诚的势力排第一,朱元璋的势力排第二。老先生斟酌再三,最后投靠了张士诚,结果从此湮没在蜂起云涌的滚滚历史长河中。
他最大的错误就是低估了朱元璋的智慧和能力,否则,大明史记中肯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现在,我们也处在了艰难的选择中,这就得需个人绝对的智慧来研判了。
三麻子分析完国共两军的势力后,又对双方的头领的能力和智慧仔细分析起来。
蒋介石,听说家世是个盐贩子,他年轻时好像也当过二混子,但能在众多军阀中统揽了天下,其头脑肯定异于常人。当然他也有糊涂的时候,例如东北几十万大军不放一枪就被鬼子占领。
假若当初他命令张学良顶住日军,然后率关内部队再顶上去,小日本也就不敢继续放肆,关内也就平安无事了,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已经穷途末路的赤匪了。
可惜蒋先生终没摆脱浙商的头脑,算盘只算到眼前的利益,没算到以后的天下大势上,才落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
毛先生呢,据说是个农家子弟,能一步步走到绝对的领导岗位上,也说明其有着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另外,他所率领的部队虽然跟日军没打过大仗(主要不具备那个势力),但在零星的战斗中好似从没吃过亏,而且地盘也越来越大,从当初的西北一隅,到华北大界,不声不响地步步渗透,所到之处,民心皆归,看似不起眼,但这反而更加证明了他具有‘闷声发大财’的超长能力和绝顶的智慧。
他是在下一盘真正意义上的大棋,是真正的韬光养晦,跟后来那些二杆子满天下吆喝的下大棋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也绝不在一个层次上。
但,至于局势到底会怎么走,两者相争,鹿死谁手,谁也看不透。
三麻子缩在太师椅里,闭目沉思,眉头皱成了一个疙瘩,本来就瘦小的身子更萎缩了。
我和林山花坐在那儿一声不敢吭,就那么静静地等着他,等着他……
这种气氛大约过了近半个时辰,三麻子终于睁开了眼,看了看我俩,叹了口气道:“先这么着吧。”
我和林山花面面相觑,一头雾水,不知他啥意思。
“三爷……”我疑惑地问道,“咱谁也不投靠了?”
三麻子又叹了口气,身子缩在椅子里,淡淡地道:“土八路就在外面,你说咱咋办?”
话外之意是,守也守不住,打也打不过他们,只能暂时归顺他们了。
等我们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后,天色已经亮了,我们所在的县政府小楼外也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显然也早听说了鬼子投降的事,无不激动甚至喜极而泣,或嚎啕大哭,或载歌载舞。
三麻子顺应了大势,打开城门迎接城外的土八路进来。
双方领导一见面,我一下子懵了,因为他们的头领竟是英姿飒爽的一枝梅林赛花同志。
我娘,这下咋办?我懵逼了。
而一枝梅知道一直坚守县城的是我和三麻子,也是目瞪口呆,震惊不已。
双方在城门口寒暄几句,我便斥退众人,和三麻子领着一枝梅进了县政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