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八章又一年正旦朝会(2 / 2)
天启三年,文部的重点工作在于各地三级学校的建立,小学,初中,高中。收编各地秀才充当老师,私塾充公成立学校,发放新式教材,拨给经费,开始全民教育。
大明学风非常的盛行,各个府县都有宗族的私塾啊,私人学院什么的。这条行政命令,就是让给的提学官转化而来的文部收缴学舍学堂老师什么的,建立公立学校。
教育这种东西,宜早不宜迟,哪怕是没有钱,那也是要搞下去的,最起码的,读书识字什么的还是可以弄得。朱由校的计划,那是每个村一个小学,每个乡镇一所初中,每个县一所高中。至于在后面的大学,暂时还不急,等到了时间在说。
当然,建立学校虽然可以掠夺下当地大户的地产房产什么的,但是小学的建立,那可是一定要出钱的,这个钱自然是由当地政府出。
在最后,徐光启还很严肃的告诉百官,这个学校、老师、学生的数量可是纳入年终考功司的考核当中,和商业税收一万两一样,是硬性指标,完不成的直接革职。
好嘛,又是一枚重磅炸弹。
随着徐光启一连串的宣布下来,百官们的脸色也是越来越白,他们也是人,在地方也有家族,有朋友,也有学生弟子之类的。如今这些命令的宣布,一如既往的,带着当今皇帝鲜明的个人风格,野蛮,铁血,不容商量。
而胆敢反抗的下场,不是死,就是生不如死。
身在人群中,警部尚书骆养性听着听着,便忍不住眯起眼睛细细思索起来,虽然次辅的报告中丝毫没有提到他的名字和部门,但他深深的知道,自己今年可有的忙了。
不用说的,从命令来看,不论是土改,商税,还是算是好事的筑路,教育,都免不了出现岔子,而这里面,往往出手的,便是当地警察。警察队伍的精干与否,可是决定了这些政令能够顺利推行。
“嗯,是时候申请一笔经费,更新下装备了。”他默默的想到,不论怎样,起码各个省一级的警局还是要武装到位的,尤其是那些马上进行土改的省份。
不过,有他这样想法的人不少,毕竟这次政令非常的广泛,囊括的部门不少,商部、文部、财部,税收总局,都动了各自的小心思。
甚至兵部尚书张鹤鸣也在暗自盘算着,是不是可以建议皇帝,将正在河北试行的民兵计划推向全国,不然,他这兵部尚书可就当的太尴尬了,如今除了偶尔征兵和一些后勤物资的采购用的上外,就没有多大的用处了,实在是太没落了。
徐光启一连串的重点工作砸的百官晕头转向,不等他们反映过来,左都御史孙居相又上台了。
都察院的工作也有所变更,重点便是对案件的司法程序完善,以及加强对当地官员的监督和调查,乃至逮捕审判。他的话虽然简短,但却令所有官员深深的震动,这可比考功司的威胁来打大得多,毕竟考功司最多也不过革职,就算三代不准科举,也不是特别直接的惩罚。
但是都察院不同,被他带走可是直接就犯了罪的,看看如今那些被判刑的官员,不是直接被杀头了,就是进了监狱,开展劳动改造。监狱的环境他们也去看过,吃不好睡不好,还要天天下地劳动。
这种苦日子,如何是官老爷们能过的。
孙居相之后,则是大理寺卿曹于汴,他倒没说什么威胁的话,只是说要加快和翰林院的联合,制定出各个层级的法律,完善司法系统的公正。
看着后面两个大检察官和大法官的法院,朱由校摩挲着下巴,想着要不要将着两人的品级给提一提,没道理地方平级的都御史和大理寺卿可以监察审查地方官员,而内阁的几个阁老不能接受审查啊。
何况,自己当初将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分化拔高,并且赋予更多的职权,就是希望他们对内阁的行政权做出制约。
之前被拔高的地方官品级带来的后患,其实也可以看做内阁对这两个司法机构的预演,自己在时还好说,内阁能够恪守职权,不侵权不越权,但若是自己不再了就不好说了。
不过,直到会议结束,朱由校也只是看着,没有如以前一样,很冲动的更改自己的政策了,哪怕他此刻确定,提高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品级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也一样。
现在还不急,不急,不能打消内阁的积极性,过几年等该做的事昨晚了再说。朱由校默默的想到。
【作者题外话】:这两章写的嘛,呵呵,感觉十分糟糕,哎,没有大纲,一些过度情节就写的不好了,脑袋空空,想不出来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