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章 陈子壮(1 / 2)
北直隶的改制活动进行的轰轰烈烈的,不仅朝中派下去了很多官员,就连地方也有很多举人秀才被强制征召,其影响范围非常大。
陈子壮就是其中之一。
陈子壮,万历四十七年的探花,之后被授予翰林编修一职,之后就一直呆在翰林院,本来按道理,在翰林院熬几年资历后,他就会被外放出去,主政一方。
然而,本来正常的路径,因为朱由校的一通大改,彻底走样了。他没有如历史上一样,充任浙江乡试主考官,而是被派到了保定府,成为了保定府都察分院的都御史,主持整个保定府都察院的建设工作。
都察院下设了这么多的机构,名位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中央的最高长官是左右都御史,那地方的叫什么,省府县是个难划分的级别,后来,一把手,左都御史孙居相干脆也不想了,来个简单点的,统统叫都御史,只是前面加上地名就行。
这个举动也启发了大理寺,大理寺卿曹于汴也正苦恼各种称谓,见都察院的孙居相采用了这个办法,他也有样学样,直接这样处理。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陈子壮成了保定府都御史,正五品,只比保定知府从四品低一个品级。
在明初,各个府的品级不一样,但后来同意修改为正四品,之后,在巡抚成为常设官员后,各个行省的官员统统降了一级,布政使从正二品下降为从二品,而知府从正四品成为从四品。
不过,这个品级可能也保不住多久了,如今北直隶撤直改省,新上任的巡抚李邦华也才是正三品的程度,可以预见,知府的从四品肯定也是要降低的。
北直隶是没有布政使的,七八个府和散州、直隶州是直接归属于中央管辖的,上头没有更高的长官,这也为省政府的建设减轻了负担。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将省会定在哪里,下面的州府一直都有争议。
不过最近李邦华有了计较,想要将省会设在古城涿州,只是这就涉及到了顺天府,关系到了府与府之间的行政区划,涿州现在隶属于顺天府,李邦华想要过来,必须的经过皇帝的同意。
当然,这些和身在保定的陈子壮没有什么关系,他目前该关心的,是怎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将保定府都察分院运转开来。
现在的都察院,和以前的都察院,有着极大的变化,多了许多的职能,不仅要监察地方官员,弹劾他们不法行为,有司法方面的事情,什么立案侦查,公诉人之类的,监督司法体系,看的他头大。
可他又不敢不看,这些都是皇帝陛下亲书的,以后都察院的行政工作,他身为一把手,必须的掌握。这些还只是小事,更多的事情是对于辖下各县的都察院的组建,也需要他负责。
这就伤透脑筋了,身在京师的没有差遣的官员本来就少,能够直接担任一府长官的就更少了。因此,从京师中出来的,也就是各个府县派了个主官,至于下面的人手,就要自己想办法了,要么向巡抚大人要,要么自己从地方征召。
这次为了河北省的改制,内阁真的是拼了,下放了很多的权利,其中之一就是这个征召权,任何机构组建当中需要的人才,只要地方上有,当地的长官都可以强制征用,给予编制,不从者,着各处提学官革除功名,永不叙用。
不过,就算如此,陈子壮也没找到多少满意的手下,实在是这地方学风不盛,就算是举人,那学识,也就和江南地区一个秀才差不多,也就讲究着用下。
忙活了将近两个月,陈子壮终于将保定府都察分院给搭建完毕,各个科室也按照内阁下发的文件分割完毕。
“只是,我该怎么开展工作呢?”这一天,陈子壮坐在自己的办公地点,双眼无神的翻看着邸报和帝国日报,正中央的最新消息,正是天启皇帝凯旋而归的场面。
“陛下都回来好几天了,我这边虽然将都察分院给搭建起来,但是还是没有什么事情做啊,万一陛下考教起来,如何是好。”陈子壮满脸的忧愁,能主政一方,他自然很高兴,尽管是都察院,但也容易出成绩。
只是,相应的,若是做不好,那也十分明显,尤其是在这个时段,个人的成绩都是直接展现在皇帝面前的,除了差错,以后前途堪忧啊。
“大人,知府大人派人传话,说是让大人和其一同迎接上面派下来的警局局长。”忽然,一名文吏敲门走了进来。这些文吏都是经制吏,领着国家的俸禄。
“警局局长?”陈子壮先是一愣,接着大喜,“终于要来了么?警部终于开始往下设置了!”将手中的报纸一叠,他就噔噔噔的跑出去,往城门口而去。
整个河北省的官场变化是从上至下的,不管省衙要构建许多,就连府衙也有很多的变化,比如以前仿照中央六部设置的六房,如今正式纳入官制,主事者统统赐予官身,提升品级。
本来内阁的意思是重新选派官员前去接管,但皇帝嫌麻烦,直接大笔一挥,就地提拔,所有曾经主管各房的经制吏就此提拔为官,进入官场的升迁任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