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岂不成孝子(2 / 2)
“咏文公。
小官事大官,曲意奉其喜。待亲能若此,岂不成孝子。”
“……”
安静,全场诡异地安静下来。
萧俊微笑着站在那里,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刚才他搜肠刮肚地寻找适合张教授题目的诗词,没等找出合适的,唐静文突然来了手奉承上级的诗。这让他一下子豁然开朗。
此诗,在异界位面原名《杂作》,鞭笞的就是所有阿谀奉承的小人。萧俊改了下名字,变成《咏文公》。
怎么说呢。
八个字,切题,切意,合情,合理。
听到“咏文公”三个字的时候,唐静文脸上还有点惊讶和羞涩,结果这首诗一出来,气得他浑身哆嗦。
“萧俊,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啊。就是赞扬你,当然了,是讽刺的赞扬。呀,一不小心又作了首讽刺诗。那位徐会长,您鼓掌啊。来,大家鼓掌。”
你说,萧俊贱不贱,又是自己带头鼓起掌来。
就在这掌声中,刚才写下《咏针》的那位书法家,仰天大笑着拿起了笔。
然后,《咏文公》留下来了。
徐家茂的名字没能流传在这座山上,反倒是唐静文留名了,只是这名留的让人想吐血。
“常会长,你们剩最后一题了,赶紧出题吧!”
徐家茂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只想尽快让作协这边把题出完,他们来掌握主动权。
只要是他们的题,不信那萧俊还能翻出什么风浪。
作协这边,最后一题是常会长出的,萧俊自觉地没有说话,抢谁的风头也不能抢自己人的风头不是。
当常会长一首诗被某位书法家写下来。
作协这边人人都松了一口气。
好了,目标达成,之前来的时候,常会长说在这里留下两首诗,就算是作协的人争气。
如今把萧俊算作作协的人,他们足足留下了四首诗,甚至连这座山的山名都是他们定的。
剩下的,就让诗画协会的人表现去吧。
毕竟,这活动是作诗,不是写文章、写小说,说到底都是人家诗画协会的专业所在。
终于轮到了自己这边出题,徐家茂、唐静文等人脸色也恢复正常。
很快,诗协里便有一人上前来。
“我们这边第一题,要求七律,诗文要说明自己来到东北山区的感受,并体现这里的民风。作协的朋友,有谁愿意试一下吗?”
不得不说,出题上面,诗协的人就比作协的人技高一筹。
人家是有备而来,作诗更是要体现东北的民俗风光,所以出题才符合活动的主旨要求。
作协这边,众人已经放宽了心,所以谁也没去绞尽脑汁想诗。
片刻安静之后,出题那人拱拱手。
“既然没人出来,那我就献丑了。
游山村。
一城一地一乡村,山弯山绕倒乾坤。
疾风骤雨天雷滚,翻江倒海没周身。
可笑农家无好酒,粗茶淡饭腹中吞。
但有无限山水色,难觅心头一知音。”
“好,小刘真不愧是全华夏最年轻的天才诗人,这首诗做的绝了!”
“没错,难能可贵的是,他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完全融入了其中。前两天一场大雨,小刘说是想喝酒,结果转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一瓶好酒。这些日子吃的饭,更是难以下咽。哈哈,看来小刘是受够了这边的苦了。”
“嗯,其实最好的还是最后一句,点出了东北无限风光,只可惜没有知音,要不然小刘恐怕会留下来呢。”
“哎,快看,荀大师沾墨要开写了。”
台上的人夸赞点评,桌案前,一位书法大师拿起笔来,也是微笑着让那位小刘再把诗念一遍。
没有人不觉得这首诗好,萧俊也是微微点头,他能听出作诗的人水平很高。
虽然诗句里面有些话他不认同,但没必要死缠烂打地跟人家诗画协会的人闹个不停,所以他自觉的没有说话。
可是他想放手,却有人不想放过他。
那小刘拱手朝要把他的诗写下来的书法大师鞠了一躬,轻声说道:“荀大师,您稍等。一首诗,好不好,总要有所比较才知道。那个,萧俊!”
“嗯?”
“我听唐静文前辈说,有人把你夸成诗歌界的天才。我不服,请你按照我刚才的题目要求作诗一首。咱们来比一比怎么样?”
这家伙一句话,顿时让萧俊再次成了全场焦点。
萧俊忍不住皱起眉头。
这小子搞什么,吃饱了撑的,找不痛快是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