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3章 郑焰红的策略(1 / 2)
第1773回
郑焰红想起这个法子,却也并不是一拍脑袋的急智,而是从农业改革工作摆上桌面开始,就一直在苦思冥想的事情。
前些天,从南平观摩回来,进入河阳境内,看着一大片一大片阡陌相连的农田,都疯长着野草,远看倒也郁郁葱葱,走近一看,简直让人心疼。
那时候,郑焰红就想起了河阳常务副市长肖为民跟她讲的一番话:“我们赵书记搞这个蔬菜销售商会,其实还能够规模更大一点,但是很可惜呀,我们南平的农村村落密集,农田都被一个个村子分割开来,单块地亩就受到限制,没有很大很平整的面积。
否则的话,就可以实行机械化耕种,那样就能用最少的劳动力,耕种最多的农田,就好比国外的机械化种植,一个农场主几个工人,就能够耕种上千亩良田一样呢。”
这一番话,在南平的时候还是很抽象的介绍,但郑焰红看着自己辖区内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块农田,不由得眼睛亮了亮!
是啊,目前的农业工作现状,就是这么一个残酷的现实---农民耕种冬小麦一个季节,从粮种到化肥再到耕作人工,收支算下来,根本就是不赚钱,或者一亩地一百多块钱的收益。
想想看,按河阳的土地人均标准,每口人平均分配农田4.2亩,一家三口就是12.6亩,冬小麦十月下种,六一收获,忙忙碌碌从种到收整整七八个月,赚的钱不足一千块!
如果夫妻俩出门打工,一个月加起来最少能净赚五千块,八个月就是四万,四万块钱回来买粮食,用四千块就够买到一家子一年吃喝了,如果没有收益差不多的诱惑,凭什么让人家放弃打工回家种地?
但是,这里的农民暂时不愿意回来,有的是想利用土地做农耕项目却没有土地的人啊!
郑焰红想起本省去新疆种棉花、去西藏种西瓜的农民,他们既然能去那么远的地方种地,足以说明,在那些地方,是需要这样的技术性农民的。
既然这样,何不在河阳也搞一些特色农业项目,招来想租赁土地的外地人承租这些土地呢?
郑焰红也是一个要强的个性,丈夫在农业改革上拔了头筹,但南平的经验并不太适合河阳照搬,她就憋着一口气,想自己因地制宜也想出妥善的改革法子来,不能落在丈夫后面。
“招租”这个想法出现后,郑焰红曾经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去调查研究到底什么样的项目,适合河阳的土地和温度湿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