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十三洞的风水(2 / 2)
黄毛招呼一声,立刻蹿入旁边的密林中。
我们拔腿就冲了进去,快速离开。
我本以为黑麒麟和敖少麟会立刻追上来,但跑了一阵,他们并没有追杀我们。
“他们怎么不追,怕了?”我奇怪道。
黑麒麟虽然比较强,但我也不弱,硬碰硬的对撞,他未必能在我手下占到什么便宜,谨慎行事,他退缩也是有可能的。
“先离开再说,这里是黑龙会的地盘,咱们在他们的地盘停留一秒,就存在被围绞的风险。”黄毛头也不回的说道。
于是我们不再说话,尽可能远离危险。
停停走走,直接就到了天亮,一夜没遭遇危险,我们稍微放松了下来,但也没有停留,一直在翻山越岭的跋涉,朝着纸人村的方向。
那里是和冯大牛约定碰面的地方,胖子知道路。
白天又走了一天,临近天黑时,我们回到了尤兰苗寨所在的位置。
看着尤兰苗寨那张开的如同巨兽之口的山洞,我心中电光火闪,想到了真龙壳脉。
刚想问,黄毛便道:“现在总算明白了,这十三洞苗寨,是建立在龙口内,难怪具有一股令人惊悚的气势。”
“真龙壳脉从坠魔渊下一直延伸到了这里,这里是龙头所在,栩栩如生,苗人就在龙口内结寨,气魄不小。”胡来也道。
我点点头,此前来到这里的时候,雏龙灵就有了反应,一开始还搞不明白,现在明白了,它是感应到了龙脉和龙气的气息。
“十三洞苗寨名不虚传,竟然敢直接借用龙头的风水局,来福泽自己,艺高人胆大。”顿了顿,胡来又道。
“这龙头的风水局又什么讲究?”我好奇的问。
胡来解释道:“龙乃神物,龙头更是逆鳞所在,触之必怒,占据龙头乃风水局的大忌,一旦稍有不慎必然是灭顶大祸,说是龙潭虎穴都不为过,但十三洞苗寨却敢在龙口里面拔牙,着实好胆量好手段,而且明显改穴成功,占了大气运,以至风水延绵不绝,族群自古便兴旺不衰,延续至今。”
我点点头,似懂非懂。
难怪这个龙口总让我感觉它随时要复活闭上,将里面的所有苗人一口吞掉,连渣都不剩。
“苗寨十三洞,洞洞都是大气运,那岂不是说明,一共有十三条龙脉,甚至是更多?”顿了顿,曹楠问道。
我一愣,猛然反应过来,对呀,一条龙脉只能是一个龙头,两个的话,岂不是成了两头蛇?
胡来点点头,道:“如此推断的话,确实有十三条真龙陨落坠魔渊,我们所遭遇的那条,不过是其中之一,而且数目恐怕还不止十三条,神龙脱壳之事,并不见得随便一条真龙都会。”
“我去。”我低骂了一句,一条龙脉已经够惊人了,十三条甚至更多?老天爷,神话时代的真龙竟这么多?
那会是怎样一个繁华的大世界,天神多如狗,真龙满地走?
在这样一个圣佛虚影都能震天动地的末法时代,我实在无法想象曾经的神话时代,到底是怎样的万花齐放。
不可想象。
神话时代每每露出的冰山一角,都是那样的令人震撼,就就让人无语。那样一个繁华的大世,高度发达的修真文明,到底是如何没落至今的?
“十三洞苗寨能源远流长,不是没有道理呀,他们镇住的龙气,别说一个部落,放在俗世,足以造就一个王朝。”黄毛感慨道。
“走吧,古巫术神秘莫测,是最具生命力的传承之一,龙脉要是有什么变动,十三洞苗寨绝对是第一个做出反应的。以后多打听打听他们的动向,就能知晓古龙是不是要苏醒了。”胡来道。
我们都点点头,这是一个靠谱的方法。
于是,我们在启程,擦着尤兰苗寨的猎场边缘离开,去往纸人村。
等我们赶到纸人村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夜深,几经迷路的困扰,总算是离开了十三洞苗寨的核心地域,到达了外围。
冯大牛和我们约定的会面地点,是古力家里。
所以我们一进村,便朝着古力家里摸去。
此刻,整个人纸人村家家户户关灯闭户,一片漆黑,整个山村就好像潜伏在黑夜中,一点声响都没有,就连牲畜都不叫。
经过一些地方,只能看到牲畜发亮的眼睛盯着我们,让人头皮发麻。
我心里隐隐不安,道:“这村子晚上真够吓人的。”
胡来看了看四周,道:“这村子本来就不对劲,好像是受到了某种诅咒,小心点,今晚气氛有点不对。”
我点点头,捏紧手中的九星轮,随时准备出手。
很快,我们就到达了古力家不足三十步的地方。
黄毛打了个手势,我们立刻潜伏下来,没有急于上去敲门。得罪黑龙会,又在他们的地盘上,不得不小心。
停顿良久,我们都没发现什么不对,才动身,走到古力门口,敲了敲门。里面明显有光,但却没人应我们。之后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来开门。
“古力不会是变成纸人躺下了吧?”曹楠小声问。
“不应该,时辰没到。”胡来摇头,又说:“但睡下也是有可能的。”
之后又敲了几下,我惊疑起来:“冯大牛和胖子该不会还没到吧,就算古力睡下了,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听不见吧?”
虎跳崖距离这里两天三夜的路程,冯大牛和胖子等人遭遇什么意外比我们还慢到达纸人村,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耽搁了很正常。
“进去看看。”黄毛沉吟了一下,道:“我开门,你们准备。”
我们都点点头,我更是低速启动了九星轮。
话说完,黄毛将铁剑伸进门缝,轻轻将门后的门栓撩起,而后缓缓推门。
“吱……呀……”
一阵令人牙酸的声音响起,屋门缓缓打开。
里面露出的一幕,让我们浑身一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