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苏怀一家(1 / 2)
司马孔明在城南建设了一个练兵场,训练团就驻扎在这里,最里面还有一个粮仓,作为司马孔明存放粮食的地方。
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而不是把粮食放在县衙的粮仓,一是这里有训练团驻防,安全有保障,二是训练团都是从孙家哇带来的,知根知底,方便司马孔明行动。
不其县越来越多的人登记领粮食,加入建设大军,共享主义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大。
前段时间在城外搞建设的饥民都去支援地瓜种植,两千多人分成数股力量加入种植行列,使得地瓜种植快速推进,争分夺秒抢时间。
不其县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农民都在土地上忙绿,可谓这个时代的人海战术。
周边的饥民走了,留下的建设工作交给了城里人。
这个时代的人很朴实,人家给一口饭吃,心里感恩戴德,不好好工作内心不安宁。
更何况是给神仙干活,尽管很劳累,内心却是愉悦的,多数人愿意接受神仙家奴的称号。
城内还有少数人没有参加登记,一些人是因为相对富裕一些,家里还有粮食,还有部分人碍于面子,忍着饥饿,内心挣扎。
不其县有个苏姓人家,家主苏怀曾经是东莱郡的文官,五十多岁回到故里安家,一家子都是读书人。
如今家里已经断粮了,即便有钱也买不到粮食,老爷子苏怀还在犹豫,暂时没有决定是否登记领粮食。
苏老爷子很纠结,登记领粮食不是难事,问题是吃人家的饭,苏家就成了人家的家奴。
尽管司马孔明从没有这想法,也没有与任何人签卖身契,但这个时代人们的认知就这样,不签卖身契那是人家的恩德,苏家要有这个觉悟。
大人能忍,家里的小孩子不能忍,饿的哇哇叫。
大儿子苏平的媳妇哄着孩子,幽怨地目光让苏平不敢直视。
苏家是读书人,家里的规矩很严,女人的地位不高,媳妇不敢与自家的男人吵吵。
但苏平心里很明白那眼光包含的意思,再加上心疼孩子,心中叹息一声,不得不去找父亲。
“父亲,孩儿......”
苏怀摆摆手打断苏平的话:“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弟弟刚才还嚷嚷着饿得厉害,容我再想一想。”
不仅苏平来找父亲,老二苏静、老三苏凡都跪在那里低头不语,老三苏凡饿的似乎冒虚汗。
老三苏凡才十七岁,正是能吃的年龄,几顿不吃饭能受得了吗?
除了三个儿子,苏怀还有一个女儿小小,几年十四岁。
苏平知道父亲的心思,在这之前也不是没有交流过,问题是一大家子人没有饭吃,这样下去非饿死不可。
苏平可以忍,却心疼自己的孩子:“父亲,不起县城大多数断粮的人家都去登记领粮食,虽说讨口饭吃有碍颜面,毕竟司马县令没有要求众人签卖身契。再说了,即便当家奴,那也是神仙的家奴,没有辱没苏家的脸面。”
苏怀撇撇嘴,反问道:“你见过这世上有神仙吗?”
“父亲,我也不相信外面的那些传说,但有一点你不能忽视,司马大人的粮食从哪里来?不其县满城的人没有看见有人运粮食,几万人吃饭,每天消耗多少粮食,父亲心中想必很清楚。如果这也不能说明问题,我不知道凡间还有谁能办到这一点。”
苏平这话说到了点子上,苏怀沉吟片刻:“这倒也是,粮食数量如此庞大,即便是偷偷搬运也瞒不了全县人的眼睛,神仙之说似乎也不是空穴来风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