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峱兽(1 / 2)
那老翁好像注意到了我在观察他,也扭过头来看着我,蹲在他身边的那只怪兽也站起来,用两只充血的眼睛盯着我看,盯得我心里发毛。老翁往下拉了一下苇笠的帽檐,遮住了大半张脸,我就只能看清他的嘴和下巴了。他的嘴角挂着一抹阴邪的笑意。
当把那具尸体钓上来后,他又一甩钓竿,鱼钩沉入湖中,继续钓尸。而那只怪兽走到湖边,它走起路来比猛虎还有气势,自带一种王者气质。它张开血盆大口,咬住那具尸体的脖子,头一甩就将尸体抛到了岸上。
然后,它伸出长长的舌头,舌头上生满钩刺,用舌头仔细舔着钢构一样的爪子。仿佛那舌头就是一把锉刀,把它的爪子磨得愈加锋利。它的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声音,喘气好像是在拉风箱,嘴角边挂着一拃多长的涎水,它的眼睛死死盯着猎物,它已经迫不及待了。
等涎水断落时,它的脊背弓起如山,毛发根根竖起,像离线的箭一样猛地跃起,只见黑影一闪,便扑向那具古尸……
与此同时,那几个保镖手中的枪也开火了,一阵弹雨飘过去,将那具古尸打得千疮百孔,还像虾米一样在地上蹦来蹦去。那只怪兽反应非常敏捷,一下子就跳到了五六米开外,成功躲开了子弹。
李金辉和罗世豪握着手枪,而另外四个保镖则是清一色的半自动步枪。并非是他们看见了那个老翁和怪兽,而只是看见了那具尸体而已,所以子弹全部命中那具尸体,却没有伤到那只怪兽半根毫毛。
不管是谁,突然看到一具尸体凭空被甩飞出去,在那种恐怖气氛下,谁都可能丧失理智,果断开枪。
那只怪兽抬起头,直勾勾地盯着铁索浮桥这边看了一会儿,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很害怕它会突然攻击我们。可是,那只怪兽却调转方向,再次扑向那具尸体,它用爪子在尸体胸膛上轻轻一划,便撕开一道口子,再把爪子伸进去,掏出一颗心脏,我朦朦胧胧看到那颗心脏好像还在跳动似的。
它用舌头舔了舔,便一口将那颗心脏吞了下去,接着它俯下身来,让自己的鼻孔对准尸体的鼻孔,让自己的嘴巴对准尸体的嘴巴,用力一吸,那具尸体就好像被吸干了阳气的人一样,瞬间干瘪下去,而后变成枯柴模样。
我的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好像记起了什么。对呀,关于这种怪兽,在我高祖父写的那本书里,好像有这方面的记载。而且《九州龙图》上提到过,厉鬼靠吸人阳气来辅助修炼,像这种成了精的怪兽就是靠吸尸气和煞气来增进修为,掏吃死人心脏可以让怪兽精炼魂魄。
尤其是那些上了年头的古尸,特别是一些古战场或者万人坑,如果大量尸体积聚在一起,就容易形成养尸地,会积累大量尸气,通常那些人都不是正常死亡,死后又会滋生出极重的阴煞之气。因此,那些成了精的怪兽最喜欢流连于这种地方了。
不过,那些怪兽都是上古灵兽的后裔,在某些神话传说中,它们的祖先甚至都是神族。我立刻集中意念于印堂,微闭双眸,在我大脑的泥丸宫里很快凝成一幅图,那幅图是《九州龙图》里的一幅绣像,图上描绘的是一个上古神兽,跟眼前这个怪兽十分相像。
那上古神兽的名字叫“峱”(音挠),图的旁边还有文字注解。记载的正是《诗经?齐风》中“齐王猎峱”的故事。说是在春秋时期,齐哀公好猎,有一天有个大臣上表,说国都附近的稷山上有怪兽出没,杀伤了很多人畜。
齐哀公就带人前去围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抓住那只“峱兽”。豢养了一段时间后,齐哀公觉得它是灵兽,会带来祥瑞,可保泱泱齐国繁荣昌盛,江山永固,于是就把峱兽给放归山林了。
后来,那只峱兽就再没出来祸害人类了,附近的村民就把它当成了守护神,岁时祭祀。传说那只峱兽藏到了离稷山不远的海岱市境内的一座山上,也有人说峱兽死后化作了那座山。因为那座山的外貌跟峱兽很像,而且它孤零零的立在田野间,与周围的山都不相连,十分怪异。
中国的文字大多博大精深,寓意深刻,每个字都有多重含义。但只有一个字是专门为那座山创造的,就是这个“峱”字。把峱字拆解,便是一个反犬旁,加一个丑字,再加一个山字。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就是山中潜伏着一个长相类似狗的凶猛而丑陋的神兽。
说那只神兽长得像狗,又很丑陋,并非是贬义,因为春秋时代自由奔放,民风淳朴,那时候的人给东西命名都是既形象又简单,不像今天把所有的事情都弄得特别复杂,傻傻分不清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