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溃败(2 / 2)

加入书签

不过过山虎相信,常定军不可能再出现一个与楚河一样强大的家伙,要不然这披风怪人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才出现,早就出手相助常定军守护凤来县了。

短虬军将是四品武宗,率领五百最精锐的黄巾军攻杀过去,自是可以轻易斩杀拦路之人。

过山虎是怎么都不可能想到,挡住他去路的,会是一尊活了四百多年的超级战神!

龙且突然出现的原因也简单,楚河匆忙离去之后,江乌村的人遭遇了一股秦州败兵,从他们口中得知黄巾军已经率领大军到了凤来、大同两县。

龙且对楚河寄予厚望,自是怕会出现什么意外,便快速朝凤来县赶去。

七品战神全速赶路,快若迅雷,楚河又在各处绕飞查看黄巾军的情况,却是没有比龙且快上多少。

龙且本想出手,但随后发生的一切让他这个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大战的战神都目瞪口呆起来。

老实说,他从来没有想过,楚河口中的一万兵马会厉害到这个程度,便是当初霸王麾下的精锐都难以相比。

他当初还以为楚河说控制了两县之地,麾下有万余兵马,只是毛头小子的吹嘘之言。

一支依靠山民青壮组成的,在如此偏僻穷困之地民壮部队能厉害到哪里去,充其量就是欺负下山匪流民,只不过楚河见识浅薄,不知道真正军队的厉害,才觉得常定军相当强大而已。

不是说山民彪悍,就一定会训练出一支强大军队的。

影响军队战力的因素极多,将领的强弱,兵法的精通、战阵的配合,兵甲的配置,后勤的补给等等,军士的身体素质,只占了一小部分而已。

龙且也想不到在楚河霸王武胆的加持下,五六千常定军,犀利如斯,竟然将十几万二品军势的黄巾军杀得溃不成军!

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龙且发现过山虎意图率军退走,自是不会放过山虎离去。

楚河见到黄巾军鸣金收兵,十几万黄巾军如同一窝慌乱的蚂蚁四下逃散,再也组织不起抵抗的力量,心中一舒,更是放心的率领军将追杀过山虎,誓要将这给大同、凤来带来沉重损失的家伙斩杀在凤来城外。

姜维更是两眼发红,抽得座下的大马屁股通红,全速朝山头方向狂奔而去。

过山虎乃是他的杀父仇人,姜维等这个机会不知道等了多久了!

“儿郎们,虎将军待我们不薄,给我们大口吃肉,给数不尽的银子,让我们玩最漂亮的女人,这辈子是值了!现在到了为虎将军效死的时候了!”

留在石山之上的黄巾大将一挥手中的凤翅铛,口中一声爆喝,却是率领留守石山的五千精锐,居高临下的朝着常定军冲杀下来!

这一万黄巾军精锐,皆是又过山虎以前麾下的那些积年老匪为骨架组建起来的,装备精良,极为凶残彪悍。

就算在常定军六品军势的压制下,还能鼓起一股凶厉之气,怪叫着随凤翅铛将领朝常定军发动了攻势!

在这样的大军冲锋之下,弓弩其实能发挥出来的作用不大,拼的就是肉搏战的水平,转眼之间,两支军队猛然碰撞在一块,瞬间便是血肉横飞,怒吼爆喝之声不断响起!

楚河与姜维两人,手底下完全没有一合之敌,便如同两架绞肉机,不断的绞杀黄巾强匪!

石山另外一边,龙且与短虬军将等几百黄巾军也分出了胜负,当然,说是单方面的屠杀更为恰当。

要知道陈家军一万骑兵,都奈何不得龙且,更别说过山虎这区区五千人,而且还是先锋队的五百人朝他发动攻势。

过山虎和麾下兵将都是失魂落魄的看着站在山道之上的龙且,还有他身前一地的尸骸。

七品战神!

过山虎终于知道这披风男子为何敢独自拦住自己的去路了!

“兄弟们,给我冲!”

过山虎深深的吸了口气,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手中的五风枪一指,脸色一狠的发起的进攻的命令!

他这根五风枪,乃是三品神兵,乃是从秦州城那个最强大的四品武宗大将手中夺来的。

五风枪不但锋锐之极,而且拥有分影神通,一枪刺出可分五影。

若是得内劲加持,更是能幻化数十上百枪影,虚虚实实让人极难提防。

平时只要握着五风枪,过山虎便觉得有一股万夫莫敌的气势,如今却感觉到枪杆冰冷,连带一颗心都沉冷非常,知道自己今日怕是在劫难逃了。

黄巾悍匪也清楚,不杀了龙且,就无法离开此地,等身后的常定军杀来,怕要全数毙命于此,听得过山虎下令,皆是怒吼着挥舞兵器,要将龙且斩成肉酱!

这些普通黄巾军,自是不知道七品战神有何等的可怕,哪怕龙且一人就杀了短虬军将等人,还是觉得自己这边四千多人,怎么都能把龙且给堆死!

过山虎没有得选择,随军杀向了龙且。

不是过山虎不怕死,而是他知道,依仗大军的军势,还能稍微抵挡一下龙且的锋芒,若是自己敢独自离去,等龙且追杀过来,一个七品战神杀他这个五品初期的宗师,跟杀一只鸡没有多少区别。

黄巾军彻底溃败,正如短虬将领所言,常定军人数到底太少,任他们放开刀子杀都杀不了多少黄巾军。

秦胜男、楚石楚黑子等,不约而同的放弃追杀四下逃散的黄巾军,率领兵将,朝石山这边杀来,目的自是要将过山虎这匪首歼灭在凤来县!

楚河、姜维这部,也很快杀溃了从山上冲杀下来的黄巾军,随后率领常定军越过这座低矮平整的石山,赫然发现过山虎军队,正在山道上和龙且激战着。

数千黄巾军精锐,竟然被龙且一人挡去路,逃遁不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