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择日而动(4000字大章)(2 / 2)

加入书签

“老祖宗,孙儿要办高家。”

太皇太后眼底一亮:“你打定主意了吗?”

“是,孙儿主意打定了。”

元邑一扬下巴,坚定无比的与她说道:“九门提督已不是高家子弟,届时将城门紧闭,消息闭塞不通,孙儿知道,高家手上还有兵权,可驻兵远在京郊十里之外,他们又不敢率兵来攻京都城门。而至于城中禁军——禁军从来都只认圣旨宝印,太后无权也无力号令禁军,听命于她!”

只要兵马压住了,他就不怕高家敢反,更不怕高太后还能再一次翻身。

“那朝堂之上呢?”太皇太后反倒没有元邑那样激动,她平静的看着元邑,平声静气的问道,“你要断了高氏与宫外的联系,这一点可以,可怎么断?她眼线遍布禁宫,你不想叫她与宫外通气儿,势必要给宫门下旨,连日以来,不许放任何人出宫去,除非见到你的圣谕,否则他们但凡放出去一个人,就是杀头的大罪。”

庆都隐隐感觉到不安,嘶的倒吸一口冷气:“可是这样一来,高家只怕立马就能够察觉出不对了。”

高家觉察出有蹊跷,那又会不会提前通知城外驻军呢?

他们当日敢在九意街上行凶杀郑恪,如今怕也不是干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禁军确实是精锐,可满打满算,也不过两万人而已,他们平日不过是护卫禁宫,另有一队,是负责维护京城治安的。

城外的驻军,那些实打实被高太后握在手里的兵马,足有四万多人。

这样的人数,他们拿什么来相抗?

然而元邑的眼底是清明一片:“七日后!七日之后,继后的册封大典,孙儿会提前下诏,命京郊驻扎的张清入城来朝,贺新后册封,高台后一定不会有什么微词,而张清只要入了城,九门立时紧闭,不许出,更不许进,大宴之上,我要以圈地贪墨,结党营私为由,拿下高氏一众子孙来!”

太皇太后定定然盯着他看了许久。

庆都和卫玉容二人几乎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来。

元邑看似是兵行险招,可他都有决心要孤注一掷,只怕想叫他在这时候改主意,是很难的了。

而太皇太后一旦不同意……

他二人之间一场相争,是避免不了了。

“好!”却不料太皇太后腾地站起身来,腰杆笔直,肃容看着元邑,“这才是我元氏子孙该有的担当,这才是一国之君该有的气度!”

她的夫君,辛苦稳固下来的江山,交到了她儿子的手上。

她的儿子,前半生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叫这大陈海晏河清,歌舞升平。

本来,这大好的锦绣山河,该交到她孙儿的手上,由她的孙儿,再来开创另一番盛世景象。

可是这一切,几乎都叫高氏毁掉了。

她恨高氏,这股恨意,绝对在徐氏之上。

更不要说,高氏机关算尽,一心想害她亲孙。

这样的人——这样的女人!

“就依你所言,七日之后,便见分晓!”

那头庆都却是一头雾水,满脸不明就里:“母后……皇帝所说的,圈地贪墨,结党营私,这可都是大罪……若没有实证,册后的大宴上,文武百官,宗亲勋戚都在场,闹到最后,难道当一场闹剧,叫众人,一笑了之吗?张清入城,城外兵马无人可领,自然不必怕兵临城下,要短兵相接。可是,宫里的事情,怎么说?难道高氏就会眼看着高家人被落了罪名而无动于衷吗?”

她所说的,也正是卫玉容心中所担忧的。

控制一个张清,是控制了城外的兵马,九门提督又是她亲叔叔,是自己人,这一点上,是可以放心了不错。

可是高太后呢?

这一切的变数,难道不在高太后的身上吗?

看元邑的意思,是不打算封锁宫禁,更不打算断了高太后和宫外的联系,这是要在七日后的大宴之上,打高太后和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啊。

可高太后经历了一辈子,多少风浪都见过了,她真的会冷眼看着,看着高家人束手就擒吗?

不,她一定不会。

到那时候,她会说元邑是受了小人蒙蔽,是个昏庸无能的君主,而紧接着,她要做的,便是“清君侧”。

一旦她做成了,再从宫外接回元让这个皇长子,接下来的事情……

卫玉容吞了口口水:“我只怕,高太后在朝中根基太深……”

“姑母。”然而卫玉容的话还没说完,元邑便已经扬声打断了她,转过头来,叫了庆都一声。

庆都啊的一嗓子:“你说,我在听。”

元邑脸上有了笑意,唇角微的上扬着:“这样的大罪,我若无实证,会在册后的大宴之上,说出来吗?还是姑母以为,我登基这一年多来,任由高太后把持朝政,是真的无能,又无为呢?”

庆都大吃了一惊,满脸写着惊愕二字,一双眼也瞪圆放大了。

元邑这话,是在告诉她,这一年多以来,他暗中搜罗证据,早就已经拿到了高家人作奸犯科的铁证了……

那么长久以来,他还能够隐忍不发,甚至在高氏那样陷害董氏之事,他都没有把这件事摆到明面儿上来,所为的,就是一击即中。

他要的,又何止是高家大厦倾颓。

他要的,是高太后永不翻身!

如今,高氏给自己投毒,陷害元后,而高家这些年来,搜刮民脂民膏,大肆敛财,也都是仗着高氏一人。

林林总总,清算下来……

庆都倒吸一口气:“如果高氏站出来维护高家,你就要把她给自己投毒,无限董氏的事情,告众臣知晓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