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旧金山夜未眠(1 / 2)

加入书签

在郑书记人生和事业都充满希望,正开启一场和另一场征服的1994年。

在大学生还是天之骄子,江澈还不想在履历中添上一笔被退学经历,也不认为它会被当作好事津津乐道,所以正拼命苦学的1994年。

这个国家因为迈开了市场经济的步伐而满是希望,但同时也满是忧惧和迷茫。

她依然是落后而混乱的,落后到离开她,是很多人的梦想。

米国,旧金山。

这座城市是来米国的华人,包括正常移民、偷渡客、非法滞留者在内,很多人都会选择的一个地方,大量聚居的华人长久生活,已经在这里形成了一个自有的生态圈。

叶琼蓁的选择也是这里。在考察团周转来到旧金山的第二个晚上,她夜半离开。

其实从七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像她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所以考察团一路上都是有所防范的,但是她为此做的准备更久,决心也够大。

第五天了。

离团的第五天,叶琼蓁不知道考察团是否已经离开,有没有报警,警察是不是正在找她……她没办法打听,也不敢去打听。

作为非法滞留者,一旦被抓回去,后果完全不是她可以承担的。

现在是凌晨一点多,拎着巨大笨重的行李箱,叶琼蓁艰难地走在陌生城区黑暗的角落里。

累了,手臂很痛,她放下箱子,抬头看了看外面主街道的灯光,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缩回去找到一个阴暗的角落,抱着箱子坐下了。

待会儿怎么办?去哪?说实话她都不知道。

“就算是非法滞留,也没有人像你这么干的。”这是之前在那个家庭式小旅馆,别人对她说的。

叶琼蓁没有同伴,也没有当地接应的华人亲戚或朋友,她甚至为了避嫌没敢带太多东西。至于钱,她这两年多能弄到的钱大部分在国内的时候,为了能进入这个考察团就已经用掉了。

好不容易带过来的一点,之前五天在那家小旅馆,又花了不少。

那是近乎敲诈式的房费,她以为的同根同源的亲近和照顾只在第一天的言语热情里,之后,就变成赤果果的吃相了。

有一些当地华人,就是靠像她这样的“黑户”为生的,这是另一个产业链。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另一些事情,哪怕黑旅馆的费用再高些,叶琼蓁也不会选择离开那里,她甚至还因为听说的经验,寄望于对方能帮忙介绍工作。

她在国内听说很多过来的人前期都会在华人餐馆后厨打工。

直到她住到第三天,开始听到打骂的声音,看见过旅馆的老板和他的儿子在不同时间段敲开同一条走廊上另一个女孩子的房门……

那个女孩也是黑户,而且是老板同村沾亲的关系来的。

叶琼蓁准备了一把刀,并且刻意让他们看见了。

但是,老板和他儿子投来的不怀好意的目光还是变得越来越频繁,暗示和威胁性的话越来越多。

“今晚给我开门……否则我就去举报你。”

当老板17岁的儿子说出这句话,叶琼蓁不敢去赌他是真是假,敢还是不敢,匆忙选择了逃离。

她现在无处可去。

也不知道如果自己去敲开某一扇门,会是什么结果。

后悔么?大概很难免,只是叶琼蓁并没有去想。她也没有哭,哪怕其实很害怕,很迷茫,很想哭。

气温只有十几度,有点冷了,叶琼蓁打开箱子,找了一件外套盖在身上,缩成一团。

打开的箱子上方的网兜里有一本书,《米国旅行指南》。这是她这趟出来之前,本已经被调到周边县里锻炼预备提拔的苏楚,特意来送给她的。

“旅行么?”带着几分自嘲,叶琼蓁把书拿出来,又侧了侧身子,对着外面微弱的灯光翻了起来。

阅览很粗略,上面的介绍也引不起她的任何兴趣。很快,叶琼蓁就翻到了末页,在末页,她意外看到了苏楚手书的一行字:

【如果你看到了这行字,又凑巧还没办法安顿自己,去这里吧……后面是地址和联系人。】

就像是溺水的人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叶琼蓁整个手颤抖了一下,来不及思考太多就连忙起身,盖上箱子,收拾好一边研究着路牌,一边朝上面的地址找去。

她要趁天亮前找到这个地方。

四个小时后,天蒙蒙亮,叶琼蓁站在一间华人商店前,犹豫了一会儿。“苏楚没道理害我。”她敲门。

开门的是一个女人,“你好,请问你找谁?”女人一边说,一边从头到脚打量她,最后目光停留在她脚边的行李箱上。

“我找叶礼宽先生。”

对方点了点头,退后,示意她进去。

“能看看你得身份证和护照吗?”进屋,对方问。

“嗯。”叶琼蓁点头把身份证和护照都拿出来。

对方仔细看了看,扭头喊:“那个姓叶的女的找来了。”

屋里走出来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看了看她,坐下。

“这里是3000美元,你数数?”他丢出来一个信封,接着道:“一会儿她会带你去一个地方,暂时住几天,然后我们会想办法帮你弄一个短期的工作签证,然后你就离开。”

“就这样了。”

对方说完,起身。

叶琼蓁困惑了一下,跟着起身问道:“你好,那个,我能不能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苏……”

“呐,你不要说名字啊。”身后那个刚才开门的女人打断她,问道:“你自己不知道么?”

男人则连一步都没停。

叶琼蓁点头。

“这样啊,总之我们拿钱办事而已,不止你一个,也不管你是谁,你也别多问。”

叶琼蓁明白了,这大概就是一个专门做这种生意的堂口,国内的人接活拿钱,国外的人负责办事。

这种产业链其实她在国内打听过,听说东南沿海有不少,只是因为自身的局限一直没找到门路,而且清楚知道就算找到了,自己也没有足够多的钱。

她沉默着。

“走吧。”那个女人催了一句。

两个人从商店后门出来,穿过一条不算长的街道,进了一栋房子。

在这栋房子里,叶琼蓁首先看到了几个中国人,男的女的老的都有,她被交给了这些人,带上楼,然后又看到了十几个一看就是和她差不多情况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