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第564章 趁隙而出(1 / 2)

加入书签

张仪并不是没想过要以水淹晋阳城,在军中,他按照各国作战的惯例,带了五、六名水工,这水工就是要在战场上作战时准备以水淹城时用的。因为,此时天下所有城池,无不建在河流的旁边,否则到哪里去取水喝?

既然城城皆建筑于水流的旁边,那么水工说不定作战时就会派上用场。带在军中,有备无患。

张仪知道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在点兵启程开赴战场时,不用他自己去吩咐,自然军中的后勤校尉就会想到的。况且,自己一方的部队也要取水喝,也会仰仗于水工兵的供给。

可是,张仪想到了林胡人的作战习惯,这些人都是来去自由惯了的,让他们脱下战袍,前往汾水上游去建筑堤坝,他们怎肯这么干?如若没有林胡人的帮忙,而张仪与公孙延所率领的秦、魏联军两万人,又不能在短时间内修起拦河坝堤,抬高汾水的水位。

这是一项不小的工事,张仪犹豫了,他没有即刻下令去准备以汾水围城,心想:“我在等等看,实在到了万不得已时,也可以试一试这个办法。到那时,如果林胡人不同意,仍然以财货引诱他们,他们一贯贪图中原人的财货,应该能说得通的。”

张仪觉得,眼下还未到引水灌城的无奈时刻,因此,花费很多的财货引诱林胡人参与筑坝,不是很值当。而且,林胡部落派出的是他们的狼骑军,这些人个个都目高于顶、神气十足,也不是容易对付的人物。

张仪布置在城南的部队,由曼陀统领,人数达到了两万多人,是纯粹的林胡狼骑军。他之所以这么布置,也是因为南面可能会成为另一个被突围的方向。

如果赵国太子往西或往北去,都会离开邯郸越来越远,反而进入到林胡人的领地,他们可能会陷入到被动挨打的境地,会十分不利。

但是如若从南面突围,则仍然返回到原来的道路上,取道霍太山通往邯郸的道路,尽管绕远了一些,但是却也是向着邯郸的方向。

张仪在选择公孙延或曼陀把守晋阳城之南时,颇费了很大的踌躇。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选择公孙延,则有利之处在于他是中原人,作战会按照中原诸侯惯常的战法,排兵布阵时会考虑到晋阳城突围敌人的悄然开溜,加强岗哨和警戒兵力。

可是不利之处却是,公孙延所率领的魏**队仅有一万人,以这一万人难以阻挡晋阳城中几倍的敌人猛然突围。因此,安排公孙延守南面,显然是风险极大的。

而如果派曼陀带领着林胡狼骑军守晋阳之南,兵力方面是不用忧虑,而且狼骑军本身战斗力也十分地强悍。可是,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林胡人的作战习惯,他们攻强守弱,惯于进攻,却会疏于防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