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 文镕火线起义(1 / 2)
在这二百多万西部援军中,不算六十万来自云贵地区的子弟兵。
和其他援兵不同,他们是直接向云贵总督吴文镕报到的。
全国各地,都在皇上的绝命令催逼下,杀鸡取卵似的征集兵员,云贵地区当然不能幸免。
所以他们这次也是做了极大的努力,两省上下极力动员,征集了六十万人!
和其他地区的不同,他们征集的兵,依然是十五岁到五十岁这个阶段,并没有其他援兵的那种老弱凑数兵丁。
就这个问题,吴文镕多次和麦轲交换意见,早就定好了如何操作、如何使用这些援兵。
第一个关键步骤,就是这些援兵来了以后,一定要置于吴文镕的控制之下
野牛、云纹豹,虽然按数量有限,作为突击力量,出其不意出击,也许收到奇效。
二人合计已定,麦轲立刻去到那些战象集结驻地,把剩余的五千只巨象和所有的战兵都运了过来,和已经在这里的五千巨象会合,然后北上太行。
正在这时,听到有梅馨一声欢呼!
二人一看窗外,瘤牛战胜了野山羊!
果然是物种压制,无往不胜!
即使再凶狠的野山羊,还是打 不多牛,哪怕是这种牛相对温顺。
一直特别巨大的野公山羊,正在被一只高大的瘤牛踩在脚下,麦轲认识它,正是梅馨的坐骑,也是所有瘤牛的头牛。
头牛把头羊踩在了脚下,头羊只好屈服,它们可没有视死如归那些东西。
头羊一服软,其它羊都跟着。也立即放弃了抵抗!
其实,它们中的大多数,也被瘤牛打败了。
否则,头羊还不会跳出来挑战头牛。
靠野山羊战队赖以立足的燕子雕,一看它们已经烟消云散,他的那些土匪。没敢上前,就放弃自己经营多年的匪巢,逃跑了。
跟着一起跑的,还有中条山战败的满清杉西巡抚兆那苏图,他本来想在这里重整旗鼓,卷土再来,没有想到,喘息未定,又吃了败仗。
他也没有办法。野山羊不顶劲儿,他的败兵加上土匪,不够天军塞牙塞呢。
十万大军都不是对手,现在满打满算不到一万!
王屋山归了天军,大军稍加整顿,继续北上,天军留下了一个营,还有整顿好的野山羊战斗队。
刚才一战。野山羊战死两万只,还剩八万只。战力依然可观,一边留守,一边训练,为将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天军乘坐列车快速向北进发,一会儿工夫,就跃上了太行山脉。
麦轲一边观看窗外的自然风貌。一边阅读灵犀一动提供的太行山资料。
太行山,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北起拒马河谷,南至晋豫边境的黄河沿岸。南北长约四百公里,一般海拔一千五百米至二千米。
太行山最高峰小五台山在和北省境内,海拔二千八百七十米。
太行山是古老的断块山,西坡和缓,东坡急陡。
从华北平原西望,山势显得格外陡峻挺拔,山高林密,形势非常险要。
构成太行山的岩石多为平缓的厚层石灰岩,所成的陡坡往往是悬崖和深谷。
李白的诗里说它是“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可见其形势险要。
由黄土高原上奔流而下的暴流性河川众多,所以太行山被许多谷道所截开。
自古以来,就有“太行八陉”之称。娘子关南五公里的井陉,就因为山间隘道如井而得名。
其它还有和南省的轵关、太行、白陉:在和北省的澄口、飞狐、蒲阴陉。
“陉”就是横谷的意思,即横切太行山的谷地,成为沟通太行山东西的孔道。
太行山山脊西侧转为缓坦的高原。
杉西高原的河流经太行山流入华北平原。
山地被拒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切割。
太行山自古为和北平原进入杉西高原的东西交通通道。
太行山还是重要的地理分界,山以西为黄土高原,以东为黄淮平原。
山地对夏季风有明显的阻滞作用,迎风坡降水较多,并形成暴雨区。背风坡则气候干燥。
山地东侧还因断层活动而形成强烈的地震活动带。
大军往北走,麦轲这才知道,太行山除了八大径以外,小径还有不计其数。
不过,在三合一枢纽工程面前,这些小径都不是问题,即使是所谓的大径,也被天军迅速的架桥而过。
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不但有径,还有河流,这些河流也是架桥而过。它们都是从杉西而来,切穿太行山,有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干河等等。
天军不但过了河,而且穿过了所有的著名古径,包括:第一轵关陉,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第四滏口陉,第五井陉;第六飞狐陉,第七蒲阴陉,第八军都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