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军再出征(1 / 2)
有皇上在嘉峪关坐镇,与出征瓦刺相关的事宜都进展很快,像各类物资那都是疯狂的往嘉峪关发,不管是粮草辎重还是修建铁路所需的钢材水泥,早就在嘉峪关内堆的跟山脉一样。
各藩属国军团和各预备军团的士兵更是像赛跑一样往嘉峪关赶,不到十天时间,竟然全部到齐了。
现在边防军第三军团和边防军第四军团正在嘉峪关内集结操练,个其他三个军团还有藩属国的军团也早已押着瓦刺联军尽二十万俘虏在修筑嘉峪关通往哈密卫的铁路。
这个时候修铁路并没有后世那么复杂,无需配什么电气线路,只要挖好路基,铺上石子,再收拾平整,铺上枕木和铁轨,固定好就行了。
明朝这会儿修铁路,最费时间的几件事就是挖路基、铺石子和加工枕木。
要换做没有翻地龙以前,挖个上百里长的路基,十万人起码得挖两天,现在有了翻地龙就不一样了,翻地龙带着特制的爬犁,一路开过去,后面的人将翻起来的土清理一下就可以了,十万人一天挖个两百里都没问题。
铺石子倒不是说铺的时候难,铺的时候只要往路基里一填就差不多了,主要是这个石子难找,要是在没有山脉的平原地区,那只有到河里去挖,或者从别的地方运过来。
好在嘉峪关到哈密一线到处都有天山余脉,找点石子倒是不成问题,只要派人去开采,就行了。
最后一项大明也想到了办法,现在的枕木不再像以前一样砍伐木材,然后再慢慢加工,而是直接用钢筋混凝土翻出来。
刚开始的时候,做枕木的模具可能比直接做枕木还浪费时间,但是现在,大明的枕木模具不知道有多少,随便拉一火车过来,用都用不完,只要扎好钢筋,搅拌好混凝土往里倒就行了。
当然,修铁路还有一件最麻烦的事情,那就是修桥和开洞,如果铁路线上有河流或者山脉拦路那就麻烦了。
从嘉峪关到哈密卫的铁路之所以一直没有修建,倒不是因为这里地形复杂,这里并没有什么河流,山脉也是东西走向的根本就不会挡住铁路,主要还是因为风沙太大,修好以后可能几天就被风沙埋掉了。
不过,现在,经过孙传庭几年的治理,规划的铁路线两侧已经差不多布满了几十里的抗旱植株,风沙的问题倒是不需要太担心了。
要是以前,孙传庭带着秦军和十万屯卫慢慢修,嘉峪关到哈密卫的铁路至少要修半年,但是现在,那速度简直不要太恐怖。
这个时候嘉峪关外到底聚集了多少人呢?
有秦军、边防军第一军团、边防军第二军团,三个正规军团总共三十万大军;
还有东瀛第一军团、东瀛第二军团、朝鲜军团、暹罗军团、安南军团和东胡军团,六个藩属国军团总共六十万大军;
还有瓦刺部和哈萨克汗国的俘虏将近二十万,他们现在可是免费劳力。
足足一百一十万人在工部官员的指挥下,分工合作,全面铺展开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