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说于敏之(2 / 2)

加入书签

张松看了看刘永盛,并不说话。

“永盛是自己人,你不用担心他,只管放心说。”

张松再次看了刘永盛一眼,没想到表面上摇摆不定的刘永盛竟然是于敏之的心腹,不过仔细想想又是当然,要不然于敏之可能早就被周明庶取代了。

“故乡虽好,但以夫人目前的状况,想要回去恐怕是终生无望了。一是朝廷容不得你等,二是周使君的儿子也容不得你等。”

见于敏之点头,张松就知道自己猜对了,事实上如果朝廷能容下周处,则不会让他受司马肜与夏候骏的节制了,结合史书的记载,张松觉得朝廷当时是故意,至少是默认要弄死周处的,否则许多人求情让周处不受司马肜与夏候骏的节制,朝廷也不会不听了。容不下周处,就更不可能容下与周处一起征战的人活着回去。而如果于敏之与周处的儿子的关系和谐,那么历史上就不可能不会留下周谷的记载。

不过,就是于敏之与周处的儿子关系和谐,下场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周处长子周玘因谋叛不成而忧惧而死,次子周札则在另一士族沈充的挑拨下被王敦杀死。当然,这是将来要发生的事,张松不想现在提及。

“那么夫人是想在这里安居了?”

于敏之没有说话,但从她的神色看,是默认了。

“夫人如此想法就把自己置于了险境,就外部环境来说,现在凉州胡人作乱,官府无暇顾及,一旦凉州乱平,官府能容得了你们吗?凉州胡人自泰始六年开始叛乱,至今有三十几年矣,中间除了汝阴王骏与马隆短时间平定外,又有谁能平定?假如乱象不平,则胡人将来必定势大,你们又凭什么去抵抗呢?”

“青松谷有许多兵士在!”

“夫人,这正是我要说的内部环境,原先跟随夫人的兵士可恃一时,不可恃一世啊。就现在来说,兵士们又有多少真正想在青松谷安家呢?即使他们都愿意在青松谷安家,将来他们力衰时,又能有多少人来保卫青松谷呢,到时兵士已老,少年未长成,青松谷就危在旦夕!”

原来跟随于敏之的兵士大多已经三十来岁了,而古人寿命较短,即使现娶妻生子,也等不及后辈长成人就会衰老。

刘永盛点了点头,赞同道:“夫人,原先的跟随我们的兵士都想着能回去,几年来娶妻的都很少,过几年可能真要如同张君所说的那样,兵士已老,而少年未长成。”

“若依我的方法,我们不仅可以自保,还可以建功立业,即使将来回到故乡也完全有这个可能。只要我们够努力!”

“阿姐,张君说得对啊!”于心之站在一旁劝于敏之。

刘永盛从张松与于敏之的对话中隐约猜到了张松的意图,震惊之余,也不由得思索起来。

于敏之思索了半晌,叹了口气,说:“本来想借你的力量来安定青松谷,谁知反而将青松谷带入了更险的境地,真不知青松谷接纳了你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那,不知夫人意下如何?”

“且就依你吧,具体事宜你多与心之、永盛商量。最后要叮嘱你的是,希望你以后能好好地对待希子与周谷,以及青松谷的众人。”

张松大喜,行了一礼道:“那是自然。”

“你现在可以说说如何解决耕牛短缺了?”

于敏之一提到这个话题,刘永盛便坐直了身子,竖起了耳朵,准备恭听。

“在说个事情之前,我还有一件事情与夫人商量,我希望能换一块好一点的土地。”

“这事不好办,我虽然在青松谷当家作主,但也不能过分地偏袒你,当初也是你自己选定的土地,而且你还签名了。”于敏之皱起了眉头,“这事是你考虑欠周,此时提起不合适,容后再商量。”

“我有一法子,可不让夫人为难。”张松道。

“哦,什么法子,说来听听。”

张松走到于敏之跟前,在她耳边低语了一阵。

“当真?”于敏之惊喜。

“千真万确!”

“这真要是可行,那我就做了这个主,把山谷口靠东边山体的那块土地也分给你们。”

“多谢夫人。”

刘永盛早已等得不耐烦,见于敏之说完,忙问:“张君,那解决耕牛短缺的法子,现在可否告知与我?”

“当然可以,你附耳过来。”

张松又在刘永盛耳旁细细地将那法子说了,刘永盛一边听,一边频频地点头,脸上的忧色渐消,喜色渐浓,等张松说完时,他已是喜不自禁。

“现在还不是将那法子说出去的时候,还请夫人与刘君保密。”

于敏之看了刘永盛一眼,说道:“那是自然。”

“还请夫人现在派人就告知山谷里的村民,山谷口靠东边山体那块地分配给我们,以作补偿。”张松突然生出一个主意,说道。

“现在将土地分配给你们,恐怕会引起周明庶他们的强烈不满。”于敏之不无忧虑地说。

“主公的意思就是要让他们不满,越不满越好。”宋配说。

“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利于你们在山谷里立足啊,还是等你解决了耕牛短缺的问题再说吧?”于心之也担心地说。

“不,现在最合适。”宋配解释,“主公是想借此甄别出谁是周明庶一派的人马,也想借此打击周明庶的威望。”

除了张松外,在场的几人都低头思索。

过了会儿,于敏之说:“就按张松说的办吧!陈甲你去把这事办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