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人劫终过(1 / 2)
大唐皇朝,四海八荒,千山万水,近百件元神之宝的虚影浮现空中,绽放着恐怖的威能。又有十二尊元神人物亲自出手,更是惊天动地。
如此恐怖的画面,自从秦皇之后,尚未出现过!
在这样的攻击下,苏明依旧意态悠然,口中继续长吟道:“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一件件元神之宝的虚影落下,天空再次变得无比明亮,一道道光芒甚至超过了日月,化作天空中最美丽的风景。
一座高达千丈的玉瓶率先而至,无穷的光芒从瓶中洒来,如水般倾泻,霎时间将千丈之内统统笼罩。无数存在顿时粉碎,消失在玉瓶的宝光之中。
苏明站立不动,若无其事。玉瓶的宝光有如海潮暗涌,将他包裹其中。无数力道或挤压、或推拉,各不相同。但他的肉身强悍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宝光落在身上,铮铮作响,却连他的衣衫都不能损坏。
他站在那里,肉身沉重,似乎连空间都被扭曲。元神之宝的虚影轰在身上之时,已经被削弱了不知多少倍!
这种强大的肉身,即使是以炼体闻名的金刚宗和极魔宫,也暗自心惊,叹为观止!
数个呼吸之后,长吟声中,玉瓶流出的宝光突然破碎,四面散开,苏明漫步走来,一掌将玉瓶虚影拍碎。
随后一尊三十三层天楼落下,每一层都分九角,上面挂无数铃铛,迎风一晃,叮咚作响。每一层天楼,都刻有无数的图案、文字、符箓,天地山水,万物万灵,似乎都在其上。三十三层天楼的威能叠加起来,有如翻了三十三倍,恐怖无比!
苏明一掌探出,遮天蔽日,手掌延伸开来,连空间都被扭曲。那一座三十三层天楼本来威能无限,但是越靠近他的手掌,便越来越小。等到了接触之时,已经化作手掌大小。然后就被苏明一掌拍中,化作粉碎。
一件件法宝虚影落下,却被苏明一一击碎。这些元神之宝,都是各个门派修为最深厚的宗主或者太上长老,催动法宝威力,远隔千里,遥遥击来。虽然神妙,威力颇大,却终究损失了了几分威能,比不上当面出手。但苏明的实力,诸人虽未亲见,却也心知肚明。如果真身来此,一个不小心,只怕就葬身此处。
虽然有上百件元神之宝的虚影,却没有一个人敢显露真身来此!就连十二尊元神人物,也不过依仗自己元神或者法宝,遥遥相击,不敢前来!
纵然元神之宝虚影如一颗颗流星,铺天盖地的落下,却也不能让苏明受到半分伤害。他在其中,悠闲有如漫步,无比的淡然。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一首《侠客行》吟完,苏明又是仰天长笑:“李青莲啊李青莲,你若在世,是否也会叹这天下无人?偌大修道界,不过一群贪生怕死之辈!大半个修道界,十二位元神人物,竟然无人敢来!”
他的声音直上九天,然后向四面八方远远传了出去,纵然百余件元神之宝轰击,也不能减弱分毫。他一举击杀了上百个门派的真传弟子,让修道界元气都是一伤。但是十二尊顶尖门派的元神人物,上百个一流宗门,面对他一个人,竟然都不敢前来。修道界的情况,可见一斑!
十二位元神人物听到苏明之言,又惊又怒,却也不敢真身到此,只能施展浑身本领,借助门派底蕴,隔着千万里,遥遥杀来。而上百个一流宗门,也是继续祭起元神之宝,不断的轰击下来。
天空之中,一道道比日月还要明亮的光芒,神光湛然,流光溢彩,霞光连成一片,连续不断的轰落,有如流星之雨。
他一步踏入这个境界,一身武力之高,就算成名已久的元神人物,也难以相比。但是初入境界,自然还有许多不圆满不成熟的地方。这十二位元神人物和上百件元神之宝的轰击,正给了他绝好的机会。
元神人物的每一击,都蕴含了他们迄今为止参悟的法门,感悟的道理。那上百件元神之宝威能绽放之时,同时也包含了无数的知识和玄妙。
十二位元神人物,上百件元神之宝,其中包含的能量,囊括的知识,道法的玄妙,林林种种的道理,简直大的无法想象。而每一击轰击,就相当于苏明见识一次这些道理和妙法,接受一次洗礼。
他的眼见,不断的提升,变得无比宽广。他的肉身和力量,在不断的洗礼和锤炼之下,也越来越完美。他的心灵,更是突飞猛进,到了一个更加精深而玄妙难言的境界!
元神人物,元神之宝的轰击,不但没有让他有分毫受伤,反而越来越勇,越来越强!
如果按照此方世界的修炼之法,先天之后,明悟自身之道,将灵魂凝练为元神,周身先天真气都化作元神法力,本来是有一段虚弱期的。但积累越深厚,虚弱期就越短。但与之相应的,积累越深厚,突破起来也就越难。
寻常的先天宗师成就元神人物,都会小心翼翼,做好万全的准备。成就元神人物之后,也会有元神之劫,被元神人物和元神之宝轰击。渡的过,自然成就一代元神,此方巅峰。渡不过,便身死道消。
数千年来,有天分资质成就元神的人物,并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够度过元神人劫,而立于巅峰的,也不过数十个而已。
最近的成就元神人物的,也不过是当年安禄山、史思明二人,以及李青莲和兵家大圣郭子仪。其余的元神人物,最年轻的也要追溯到大唐初期,跟随太宗皇帝南征北战的人物。而修道界的元神人物,则没有一人是在近三百年来成就元神的。
从先天宗师到元神固然艰难,但元神人劫,才是最大的劫难。这种奇怪的习俗,自从数千年来就是如此,一直延续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