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抱丹 下(1 / 2)

加入书签

除了五脏六腑之外,苏明还“看”到了自己的其余部位,形态各异。每一处都有大大小小的血管,就好似大地上的溪流江河。动脉和静脉的血液颜色,也是不同。甚至还能听到这些血液流淌之间,发出的哗啦哗啦的声音。

练拳的人,功夫到了一定地步,就会在某种情形下产生内视效果,能够看到自己身体内部每一个部位的图像。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在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在没有解剖学和现代科学仪器的条件下,就可以清楚的描述出人体的经络和穴位,正是最好的证明。

传闻中,内视到了最高的境界,甚至可以看到人体内部的细胞和寄生虫。在佛经中,就有过释迦牟尼佛谈论人体细胞和寄生虫的事情。

此时的苏明,还未到最高境界,却也和以前的内视并不相同。在心神凝聚之下,整个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紧密联系。除此之外,还看到了遍布人体的经络。

经络在中医的理论里,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是指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的的意思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而穴位,则是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分。

经络主要分为: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大体可分为以十二正经为主的经脉和以十五络脉为主的络脉。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人们平常所说的经脉一词,就是来源于此。

即使在后世,科学技术甚为发达,却也对经络的证明颇为无力,但是不能证明不代表不存在。在拳法和中医中,经络都有联系脏腑,运行气血的能力。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很常见的词,那就是气血。在很多人眼里,血就是血液,很容易理解,气就难理解了许多。

实际上,在古代的时候,气这个字,并不是单单指人体呼吸之气,指空气、气流,而是指运动不息的细微物质的概念。所以在古人眼里,气的升降、聚散、运动都会推动或调控天地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

中医学包括拳法,都受到古代这些认知的影响,所以在中医和拳法中,气并不是气流和呼吸之气意思,而是是在体内不断升降出入运动的精微物质,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对生命活动起着推动和调控作用。

气与血一起,是人体内的两大基本物质。

气运行于经络之间,而血运行于血脉之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说白了其实就是指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而血能养气、血能载气。

气和血的练习十分紧密,所以有外伤导致人大出血之后,也会有大量的气流失,这个人就会元气大伤,气血不足。

所以拳法里经常说运行气血,不单单指血液,也指这种人体之气。道家说精气神为人体三宝,其中气就是指此。

一般的练武之人,能感觉到自己内部的身体,有了内视的境界,已经是少见的高手。但即使是这等高手,对于身体里“气”的感应,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气”的存在,而并不能如观察血液一样观察到它。

正如经络一样,都知道它的存在,可想观察或者证明,却是难上加难。

苏明自广州之时,就受韩化臣的指点,对抱丹之路有了一些认识。后来在武当山,被清一道人点悟,明了拳法之中更为深刻的理念和意蕴。在巩义市两河交汇之处,见到了纯天然的太极图,体会到了河洛的意象。回到罗疃后,又有李书文亲自指点。这种种的一切加在一起,直到今日大雪之后天气放晴,心神放松之下,内视更进一层,才看到这运行于经络之间的“气”。

拳法中的抱丹,正是要将身体的精气神都融合而抱拢归一,化作一个介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点。若是连气都不知为何,有怎么能抱丹?

何况抱丹之难,并不仅仅在于此,还与拳法到了上层之后,其更为精深的理念和意蕴等有关。除此之外,还与人生经历和感悟有关。所以拳法中有一句话叫,抱丹之难,难于上青天。

在拳法中,金丹一成,就相当于人仙之别。将之比喻为上天,并不为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