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孙悟空知道了谁掌握了他紧箍咒的秘密(1 / 2)
看着红孩儿一步一磕头地向南海跪拜而去,孙悟空心中突然涌起兔死狐悲之意,情不自禁地摸了摸自己头上的紧箍儿,先前还有几分得意劲儿,如今却是荡然无存。说起来,自己跟红孩儿其实是同病相怜,都是被观音菩萨的圈子套住的人。他寻思着,只要紧箍儿不去掉,自己就永远难以伸展翻不了身,可是怎么才能去掉呢?这些年来,他也经常偷偷撬动,可根本无济于事。后来,他死心了,毕竟只是一根金线,被猴毛盖住了,外人也难得看见。
可是,最近师父不念咒,他的头也会莫名其妙地疼上一阵,他意识到大事不好,紧箍咒已经泄露了,而沙和尚是最值得怀疑的对象。当初在乌鸡国,面对真假两个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一人架住一个,让他们念动真言。这个主意本来是猪八戒出的,他想借此获取紧箍咒的秘密,却阴差阳错,他架住的是一个假师父,沙和尚身边的却是真师父。唐僧念咒的时候,沙和尚自然全都听到了。
孙悟空本来就是一个胡闹的猴子,如果不胡闹,他也不会大闹天宫了,后来哪怕被镇压了五百年,他也没什么长进。倒是在取经路上,他逐渐成熟起来,先是认识到不到江湖险恶,而且人情也险恶,猪八戒天天对他使绊子,师父对自己爱搭不理,他感觉处处受到孤立,好在沙和尚是个好人,除了白龙马,他唯一能瞧得上眼的就是沙和尚了。谁知道,这沙和尚看上去老实巴交,暗地里却在想着对付自己。
相比之下,他更恨沙和尚,因为他一直把老沙当自己人的,孙悟空被自己人背后捅刀子,他自然恨得牙齿痒痒。
他当然不能直接去问,一来沙和尚未必会承认,二来沙和尚已经掌握了紧箍咒的秘密,孙悟空在他那里根本讨不得好。
说一千道一万,去掉紧箍儿,乃是孙悟空的头等大事。
孙悟空一边寻思着,一边走回松林,沙和尚久坐林间,盼望孙悟空不到,便将行李捎在马上,一只手执着降妖宝杖,一只手牵着缰绳,出林向南观看。只见孙悟空心事重重地走过来,他迎上前去,关切地问道:“哥哥,出什么事了?你怎么不开心?”
孙悟空看了看一脸忠厚的沙和尚,耳边又响起了观音菩萨的话:“只因那紧箍咒只能当面念诵才能有用,若是离得远了,分毫效力也无。”
孙悟空说道:“我只是纳闷,师父为什么闲来无事就念咒,方才我又莫名其妙地疼了一阵。”
沙和尚笑道:“哥哥不要怪师父,他一定是想你了。”
孙悟空看着沙和尚嘻嘻地笑了,心中滚过一万只草泥马,恨不得将这个忠厚之人一棍子打成肉泥。
孙悟空笑着说道:“他不需想我,老孙已请了菩萨,降了妖怪。”
沙和尚也很欢喜,说道:“走,咱们救师父去!”
两人跳过涧去,撞到门前,拴下马匹,举兵器一起打入洞里,洞中小妖四处寻觅圣婴大王而不可得,群龙无首,狼奔豕突,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跑的跑,片刻功夫,火云洞内就清静了。
孙悟空上前解下皮袋,放出猪八戒来,如今要着力对付沙和尚,所以他对猪八戒特别亲善,关切地问道:“八戒,怎么样?你没事吧?”
猪八戒说道:“没事,没事,多谢哥哥挂怀,那妖精在哪里?等我去筑他几钯,出出气来!”
孙悟空笑道:“师弟,他已经被观音菩萨收走了。走走走,咱们寻师父去。”
三人径至后边,只见师父精赤条条捆在院子当中哭泣,浑身洒满了盐巴,正准备下锅呢。沙和尚几步跑上前去,说道:“师父,徒儿救你来了。”
陈玄奘听到沙和尚的声音,回头一看,见到三个徒弟,哭声不由得更大了,边哭边说道:“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们了。”
沙和尚一边解绳子,一边说道:“师父说哪里话,有徒儿们在,总会把你救出来的。”
孙悟空只是笑,取来师父的衣服让师父穿上,猪八戒看着赤身裸体的陈玄奘,不由得咽了一下口水,想当年他在福陵山吃人度日的时候,从来没吃过这么白净的和尚,师父这身细皮嫩肉,咬一口味道肯定不错。
孙悟空转头看到,问道:“八戒,你怎么流口水了?”
猪八戒赶紧擦掉,说道:“啊?有吗?哦,我只是饿了,被吊了这半天,滴水未进啊。”
孙悟空说道:“这洞中定有粮食,快去寻来,我们吃斋赶路。”
红孩儿在这火云洞经营多年,米面多的是,沙和尚找来粮食,做了一顿斋饭,师徒们吃了饭,出洞来,陈玄奘攀鞍上马,找大路,笃志投西。
行经一个多月,忽然听得水声振耳,陈玄奘大惊道:“徒弟呀,又是哪里水声?”
孙悟空笑道:“是啊,你也忒多疑了,像你这样,做不得和尚。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什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呀。”
陈玄奘说道:“《多心经》乃浮屠山乌巢禅师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个字。我当时耳传,至今常念,你怎么说我忘了?你说我忘了哪句?”
孙悟空说道:“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了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
陈玄奘心中颇为烦躁,自己只是听到水声而已,怎么就引出孙悟空这一大堆议论来?而且还指责自己忘了《多心经》,这猴子最近又欠收拾了。
陈玄奘兀自辩解道:“悟空啊,当初我作别了唐太宗,只为早日取得真经,如今已经有五个年头,不知道何时才能成功,回长安向唐王复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