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北上前的准备(2 / 2)

加入书签

“小英,你要去的话,先得宋婶儿同意。”打发了一个。

“妞妞,你...要去就去吧。”这丫头孤身一人,自己身为她的堂兄,也算得上是家长了,一起带上罢。

“大柱,你得留下来,和定国一道练兵,再说,你不是要和老三学箭么。”又打发一个。

“小捷,你...”

“志文,我没说要去啊,我留下来招人。”志文话未说完,就被小捷打断了。

志文感激地冲他点点头,小捷就是省心啊。

接下来的事情也很令人头痛,比如招人,要在哪里招难民,给什么待遇等,不过这些事儿现在已经难不倒李智,宋献策也已上手,再找几个山民帮忙就没什么问题了。

志文唯一的要求,是新招的难民不得进入涿鹿山,让他们统统在关隘外面立脚。

而他需要做的是,把粮食、羊毛、芒硝、柴禾等等物资留足,关隘、仓库都还尚未建成,不过山顶附近找到了几个山洞,由于地势高,都挺干燥,适于存放东西。

同样的,从山洞以下的大片范围一直到山顶,都成了禁区,由战队巡守。

山顶是洗羊毛的地方,俘虏的闫家村那几十个护卫就被看管在此处,以后洗羊毛都由他们来做了,按志文的说法,这叫劳动改造。

洗羊毛实在是太臭了,一开始难民们为了粮食还有人愿意做,到后来手头稍微宽裕些,就没人来干了,用俘虏是迫不得已,这也是志文当时没杀他们的原因。

不过现在志文倒觉出好处来了,洗羊毛完全成了封闭式的,配方、工序要想泄露出去,就更加困难了。

只是这洗羊毛的人手嘛,恐怕很快就不够用了,得再想办法。

最头疼的应该是田地问题了。

要招人种粮,势必要分配涿鹿山的土地,怎么分,分多分少就非常考验人了。

国人向来是患寡而患不均的,要是按户数每家都分一样的,是最省心的办法,但也是最不科学的。

人数少的人家可能种不了这么多的地,人多的又会不够种。

要是按人头分的话,各家田地有多有少,恐怕就更麻烦了。

“让各家自己报数吧,能种多少就种多少。”想来想去,志文觉得还是采取志愿加半强迫的方式,各家能种多少种多少,就不会有什么怨言了罢。

“但是,不能有抛荒的田。”志文接着对李智交待,那种狮子大开口,先把地拿下来,却又不种的现象绝不允许。

“要是有人不愿意种地呢?”李智问道。

这是很有可能的,毕竟山地贫瘠,大家都知道,种的又是红薯和土豆这两种大家没有见过的玩意儿(志文他们现在还不允许种其他粮食),起早贪黑忙活一季,很可能还没有给志文他们做工赚的钱粮多。

“不行,每家最少要种五亩地。”志文斩钉截铁地说道,这是下限。

粮食是根本,是稳定人心、招揽人手的利器,就是发放纺线织布的报酬,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是以粮食为主。

哪怕志文现在对红薯和土豆的产量不太有底,不知道涿鹿山能种出多少粮食,但也必须先行把这个事情做起来。

“每家种的地不能超过十五亩。”志文又说道,这是上限,“每户人家至少有一人得参与纺线织布的工作。”

不排除有些人家对土地根深蒂固的热爱,只想种地,不愿做工,那也不行。

志文心中的理想状态,是男的种地,女人和小孩做工,那粮食和毛衣毛布就都有保证了,毕竟这些人算得上熟练工,比新招的人要好得多。

“那租子怎么收?”李智问道。

租子?志文摇摇头,“老李,咱们可不是涿鹿山名正言顺的主人,就这么公开地收租子,传扬出去可不太好。”

“不收租子了?”李智很惊讶,即便他们没有涿鹿山的地契,可他们是这里事实上的主人,难民们也是跟着他们到这里的,种子也由他们提供,收租子在李智看来那是天经地义的。

不收租子的话,他们辛辛苦苦地分地分种子,图的是什么?

“嗯,租子不收了,不过种子却不能免费提供。”志文说道,“他们收成的三成,算作种子费吧,这头一次,可以先赊着,以后可要用粮来换的。”

听到这话,李智颇有一种被志文调戏的感觉,租子换成种子费,不就是换了个名目嘛,不过三成不高,山民们不会有意见的,至于缴的粮是租子还是种子费,谁会在乎?

志文没有说话,并不打算解释种子费和租子的区别,时候到了,他们自会明白。

之前在河西的时候,他与小捷找的粮食并不多,所以志文没有把这些粮食存放在系统仓库中。

而闫家村缴获的那一笔粮食,数量太多,当时就被他放入了系统仓库中,那会儿他还有些奇怪,这些粮食,即便是品种与系统里的一样,也没有合并在一起,而是单独显示,并且颜色还是黑白的。

之后长途跋涉赶路,还有随后的京师之行,志文就没有过多关注,直到前两天把红薯和土豆拿给李智的时候,他才无意发现,缴获的那批粮食颜色全部正常,包括红薯、土豆、玉米这些系统里没有的作物,其他原来有的粮食,则已经合并在一起了。

从时间上看,应该是入库后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后发生的变化,见到这一幕,志文不由得有了个大胆的猜想。

或许,系统真正的作用不是用来爆粮的,而是...爆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