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章 十年发展(求月票)(1 / 1)

加入书签

德国狠狠的教训了美国一番后,使得美国接下来都非常的老实。而德国的霸主地位,也因此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毕竟,美国可是世界上仅次于德国的强国。连美国都拿德国丝毫办法都没有了,那就更别说其他的国家了。一时间,德国真正做到了称霸世界。

在举世都没有敌人的情况下,德国的主要精力也放在了发展国内的经济和民生方面。因为有着世界上最广袤的海外殖民地作为市场和原料产地,这使得德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的迅速,在1921年的时候,就超过了美国,成为了工业产值最高的国家。同时,德国的发展势头非常的猛,每年的经济增长高达百分之十以上。这就使得德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和其他大国的差距,也得以逐渐拉开。

在这十年内,德国基本完成了对欧洲的工业的整合。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已经被德国完全吞并消化了。尽管,当地人对德国的敌视还没有完全消除。但是,在德国分化瓦解的政策之下,大部分人似乎都已经认同了他们的新身份了。这也是为什么德国的工业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

至于德国的东方行省,即原来的奥地利,也同样被消化了。甚至,他们被消化的时间,比法国北部和比利时更早一点。在奥匈帝国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奥地利人似乎只能够认同自己德国人的身份了。毕竟,大部分的奥地利人本来就是德意志人。再说了,德国可是世界第一强国,特别是在德国再一次的吊打美国后,更是让很多奥地利人都为自己是德国人而感到骄傲。在这样的情况下,让他们融入德国的阻力,无疑就要小得多了。

秦天在这十年内,不仅在经济和民生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同时,在内政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德意志帝国,是由普鲁士王国和很多其他的邦国组成的。只不过,那些邦国的权力并不像组成奥匈帝国的那些邦国那么大而已。但是,他们同样是有着很大的自主权的。

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秦天在这十年内,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步的将这些邦国的大部分权力都收归到了中央政府手中,只给邦国保留了极少一部分权力。至少,他们对于中央政府除了听从命令之外,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在这一过程当中,也有一些邦国选择了反抗。只不过,他们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秦天在德国,已经几乎是被神化的人了。他的一只,根本就没有人能够反抗。秦天也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所以才动手收拢权力的。

秦天知道,未来的那场大战,不管是规模还是持续的时间,以及付出的损失,都会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大的。所以,他希望在未来的那场战争当中,德国只有一个声音。所以,在此之前先收拢国内的权力,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好在,虽然发生了一些波折,但总体而言,还是比较顺利的。现在的德国,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政府发布的政令,在全国内都畅通无阻。

秦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未来的战争而做准备。秦天知道,尽管上一次的世界大战德国取胜了。但是,未来的那场大战,德国同样输不起。如果输了的话,那么现在的一切都将烟消云散。只有再一次的获得胜利,德国的霸主地位才会真正牢固。所以,秦天希望能够竭尽全力打赢下一场的战争。在战争爆发之前,自然需要做好一切准备了。

德国的军事力量,这十年来,发展速度虽然慢了下来。但是,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按照秦天的规划去发展。陆军的机械化部队,正在更新换代。同时,开始了闪电战的演练了。秦天希望,未来的战争爆发之后,德国陆军的机械化部队,能够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的将布俄击败。

海军方面,以‘星座级’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航母打击群,正在一步步的建立起来。这将使得德国海军在未来的战争当中,以‘星座级’航空母舰,以及下一级更为强大的航空母舰作为海战的主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德国海军的主力战舰数量增长的虽然不多,但性能却有了极大的提高。除了航母为主的主力战舰之外,其他的中小型战舰,也在逐步的更新换代。秦天要求,海军的中小型战舰,未来必须要具备强大的防空以及反潜方面的能力。所以,这两个方面也就成为了主要发展的方向。至于对敌人的水面舰艇的攻击,则主要由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来完成。

空军方面,德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都同样在一步一步的发展。其先进性能,已经完全领先于全世界了。可以预见,未来战争爆发,其他国家将很难同德国争夺制空权。大型远程轰炸机,同样是德国空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双发中型轰炸机已经研制出来了,各方面性能还不错。四发远程重型轰炸机,也正在紧张的研制当中。预计,在未来战争爆发之前,德国将拥有一批强大的空军战斗机部队和远程打击力量。

世界各国当中,德国无疑是最重视空军的国家。也只有秦天这个穿越回来的人才知道,空中力量在未来的战争当中是有多么的重要。只有拥有了制空权,其他的一切也才能够谈下去。否则的话,想要打败敌人,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尽管,现在才1929年,国际局势还比较平稳。战争更是完全没有影子的事。但是,秦天却希望德国能够尽快的做好准备。因为秦天知道,马上国际局势就会发生变化了。几个大国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的愈演愈烈。同时,因为经济的影响,为了克服经济危机,一些国家将不由自主的走向对扩张的道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