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两团幽火(1 / 2)

加入书签

夜色渐至,弦乐悬在暗碧色的天空中,静谧的夜色让人的心神也不由有些放空。

万树安静地伫立在土地之上,随着风晃荡着叶子,远处的崖壁线其厚重和威武之感给人以十分沉重的压抑。

吹着凉爽的夜风,景阳理了理自己鬓角的发丝,看着遥远那方高高的伫立起来几乎遮挡了小半个天空的崖壁,夜晚时分的安详,让无时不绷紧神经的他长呼口气。

两人都非清高冷漠之人,所以相谈甚欢,也渐渐熟络。

景阳在山洞外坐了半个时辰,俨然不到算入内,准备在洞外过一晚。

看着坐在山洞外的景阳,蜷缩在山洞里柳辰依犹豫了数息,有些羞赧以至于耳根微红,但还是问出了口:“你不进来吗?”

景阳转过头看着山洞内抱着腿倚靠着洞壁的柳辰依,对着她微微笑了笑,而后摇摇头,“你是女孩子。”

柳辰依嘟嘟嘴,没有说话。

中州的男女之观并没有炎兆地区那么保守,但是也绝非达到了可以用开放一词来形容,之前在路上的时候景阳与彭玲同处一马车这么长的日子,一方面是因为马车比寻常马车要宽敞,另一方面因为有个车夫林洪在一路,所以两人对于清白一词才没有那么深的顾虑所在。

但是此时不同,景阳自己虽然不如何介意,总归还是要为女孩子考虑的。

柳辰依百无聊赖地把玩起自己衣服上的吊饰,看着洞口处那位少年略显清瘦的背影,犹豫了数息后,道:“你不好奇我的来历吗?”

景阳原本打算打坐修行,试试调配元气进入运元境,闻言不由一怔,转过头看着她,反问道:“你不好奇我的来历吗?”

出乎景阳意料的是柳辰依摇了摇头,道:“我知道你的来历。”

柳辰依把身体往外挪了挪,月光刚好打到她的脸上,被朦胧的月色所笼罩,她的脸庞上好偌蒙上了一层金纱。

“才遇见你的时候你跟我说你要拿前三甲,我认为只是玩笑话,没想到到了城中听到一些人的议论才知道你是认真的,自然的也从他们那里知道了你的来历。”

当日在广场之上大放豪言,褒贬之声蜂拥而来,也把他给推到了风口浪尖,几乎抢光了所有送试生的风头,街道之上偶尔也能听到对于他的议论,景阳自己也有所耳闻。

听到柳辰依这番话,景阳不由笑出了声。

自己一时的莽撞,倒是的确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我身上总有你好奇的地方吧?”

柳辰依用力地点点头,“你好聪明,不像是一个普通小城少年的那种聪明。”

景阳笑了起来,道:“普通的小城少年就不应该这么聪明吗?”

柳辰依一愣,慌乱道:“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

景阳再度微笑,示意自己没有误会她的意思,再度道:“不管怎么说,总是你有好奇的地方吧?”

柳辰依松了口气,点了点头。

景阳微微垂头望着自己的手臂,那里便是埋藏他秘密的地方,他再转头眺望向了天空皓月,有些失神道:“每个人都有他的小秘密,你不问我,所以我不问你。”

柳辰依没有说话,而是依然低着脑袋把弄着吊饰,双眼有些无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景阳看向了北方,想着那千万大军,想着那高大雄城,心情逐渐沉重起来。

“我还有一个问题。”场间才刚刚安静下去,两人似乎都开始思考着自己的秘密而各自心神飘飞,柳辰依却忽然开口道。

景阳回过神,没有说话。

“既然是放豪言,为什么你会只说前三甲,不说甲一甲二?”

景阳转头看着她的俏脸,想了想,道:“一方面是给自己一些退路,另一方面,我没有太大的信心能拿到甲一甲二。”

柳辰依像是一只猫一样四肢着地从山洞里爬了出来,浑然没有在意自己领口处是否会有意外发生,也坐到了洞口,偏着脑袋看着景阳,好奇道:“你没有信心?”

景阳有些无奈地点点头。

一个胆敢对着监察司放厥词的少年会没有信心,怎么想都是不合理的事情。

看着柳辰依一脸困惑的样子,他知道她应该完全不明这些事情,于是耐心地解释道:“每一次的大试,都会有风华决绝之辈,他们是送试生中的佼佼者,是这个世间难见的天才,九剑门今年也不例外,这些佼佼者,他们一般都会在大试中拿到榜前的位置。”

柳辰依表示理解地点头,道:“你算不算一个?”

景阳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直接道:“我应该是算的。”

“那我呢?”柳辰依撑起身子,期待道。

景阳不由笑了起来,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姑娘会幼稚成这个样子,由此可以想象到平日里她究竟是在接受着何等的呵护。

“你笑什么?”柳辰依瞪了他一眼。

景阳收敛了笑容,诚实道:“你这么可爱,傻傻的样子,应该不太懂文,所以文试应该不会太高,没见过你出手,所以武力我也说不清楚。”

这样的回答让柳辰依顿时不开心起来,道:“才不是呢!我文试第一题可是全写了的!”

“全写了?”景阳不由一愣。

文试的第一题是写出登道的时候两侧所有的石碑人像名,景阳是因为知晓九剑门态度以及确实了解九剑门历史才答出了这道题,在他的预测之中能够答出这道题的应该屈指可数,没有料到柳辰依居然也是其中之一,不由诧异地再打量了这个女孩一眼。

“是啊。”柳辰依骄傲地说道。

景阳自然猜不到,会有人在时间如此紧迫的上殿途中,去认认真真地看了每一面碑,以至于差一点就延误了大试。

两千位送试生中,也只有这么一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